你的獨立事件
當你很想知道結果,你就會知道結果,因為你會學習,因為你會追究。
當你很想知道結果,你除了會知道不做的結果,你更會清楚做的結果。
我的關注點在還沒做就知道結果的人,不是還沒做也不想知道結果的人。
你應該要納悶,進一步深究,思考人類為何要做這種完全沒有意義、而且對自己明顯有害的事情。
對於製藥和賣藥的人來說,這件事情很有價值,他們提供一個用藥之後膽固醇確實下降的證據。
沒錯,數值是下降了,問題是數字只是勾引你使用它的誘因,數字只是數字,結果又是另一回事。
可是,不僅醫生買單,病患也買單,買那個數字的單,買那個外來物質干擾身體代謝所製造的數值的單。
研修「做自己」到一定的程度,寬恕的考題就會出現,因為把恩怨情仇放在一旁的時候,很自然面臨寬恕的答題。
這一題不能拒答,不需要申論,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要或不要,願意或不願意。
容我做一點解釋,意識到癌症很可怕的人可得好好面對這個考題,因為寬恕的考題就是癌症的考題,修完寬恕後才真正脫離被癌症侵犯的風險。
進一步申論,寬恕的考題就是腫瘤的考題,腫瘤的考題就是仇恨的考題,人體最異常的組織發展就在檢視人類最不應該存在的情緒。
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分類,把學生分等級,網路上充斥著特殊病患的飲食方式,這些教材的發明者出現嚴重的動機錯置,他們忽略身體的一致性。
最常見的分類其實是腦袋的意圖和身體的能耐,分盤飲食的作法就是用腦袋去解決胰島素升高的狀況,它們忽視了身體調降胰島素的能耐。
真正問題的根源不在吃什麼和怎麼吃,在吃,因為你只要吃,胰島素就上升,你只要不吃,胰島素就不升。
我們必須從身體的思考邏輯去執行,順從身體的能耐是養生的大方向,關鍵在不吃的時間延續,不是胰島素上升的幅度。
我把支撐情境的力量看成一種鬥志,一旦生命拼圖完整,鬥志無關年記,90歲還有鬥志的藝術家不少。
請接受我如此自嘲,也許難搞也是鬥志的一種型態,或許難搞才是老人家繼續能做出貢獻的一種形象。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勉勵自己在邁向隨心所欲的這些年,繼續能維持在創作情境內的強烈鬥志。
自律養生就是一支必須經營讀書會的團體,既然我們的主架構是教育,讀書會理應是引領這支部隊前進的行軍計畫。
《幸福除垢學》的內容裡面有合適婦女團體的題綱,深信由我來導讀可以引起最大的共鳴,退休族群也是適合導讀的對象,畢竟他們是最欠缺也最需要知道養生方向的團體。
這個時候,你應該要思考的不是不熱愛閱讀的自己,是需要被激勵並且鼓勵的多數人,是需要被拯救的青年世代和下一代。
如果你已經從身體的角度看養生,我必須提醒你,那是一個非常神聖的位置。
因為你的行為會因應身體的立場,除了飲食和運動外,不打擾身體的時間是必要的堅持,睡眠的講究也是必要的養成。
還不熟練身體的立場就繼續練習,這條路將確保你可以活出自己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