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取代的身體秘境

學有專業的醫師學者認同斷食也好,不認同也好,沒做過就是沒做過,不曾有過和身體深度對話經驗,必須說,就沒有所謂的認同或不認同。

斷食必須形成一種環境,它必須成為一種風潮,深度經歷的知道這是美麗的經歷,深度經歷的都知道建構斷食環境的重要性。

剛開始熟練斷食的當年,環境就在我周圍逐漸形成,我讓自己成為成就斷食環境的一份力量,然後努力把這一份力量集結更多力量,期許形成一股力量。

Read More

每一次都不同凡響

週斷食,每一位聽到的人都瞠目結舌,可是我們這一群人已經有人不但熟悉、適應,而且稀鬆平常。

七天斷食很有可能熟練到沒什麼感覺,可是三週不會,三星期遠離食物需要一點心理建設,和自己深度對話,也對身體做深度承諾。

即使是像我這樣豐富經驗的老手,決定好日期到進行中,都不斷需要有肯定自己和勉勵自己的精神喊話。

Read More

與眾不同

面對急功近利的大環境,重名重利是環境的現實,自律養生的文化要在這種環境中生存本來就不容易,可是我這樣教、講和寫,不知不覺的就過了十八年。一堂不斷翻新的課程說了快要二十年,應該要慶幸的是還有人願意學,應該要感恩的是還有人在一旁協助。

回到我決定要成為斷食教練的初始,唯一的信念是這是健康的正道,走著走著,做著做著,體會到民眾多麼需要認識這個學分,肩上的責任也就越來越重。焦點放在需要的人,不是不學習或不願意的人,自律養生開了公司,這件事不論有多少雜音,我都覺得是必要的過程,我和佩冠建立這一階段的共識,就是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好,不用在乎營業額,不去在意上課的人數。

學習感恩不算短的時間,一波又一波的考驗都在測試自己多麼能感恩這一切的發生,很多奇妙的細節一點一滴在提醒我要知足,因為天使都不曾缺席。

Read More

我的完美日常

每天起床後第一個動作,走到書桌後的窗簾前,拉開窗簾。第一時間看到陽光普照,心中快速演練即將到來的美好一天,站在窗前接受日曬的那幾分鐘,對於當晚的快速入睡充滿信心。萬一是陰天,或者外面早已是一片濕氣,情緒會打折扣,無法快走流汗的天氣很令人沮喪,工作不看天吃飯,可是心情會。

Read More

培養一生養命習慣

十多年的斷食教練生涯,聽學員說想要斷食的時機都在農曆年後,證明在過度飲食的環境中待久了,人人都想掙脫這個環境。

如果這是你的經驗,代表你聽到身體的聲音,或者你有收到靈性的渴望,至少你深知經過大吃的年假,人人都折壽,人人都遠離了健康。

可是人有想法,不一定有做法,很多人經常做出誓言,卻總是撕毀自己的諾言,斷食這件事不對任何人承諾,對自己承諾,對靈性承諾。

Read More

假設往生日期已設定

這些故事必須是很深的啟示,把養生簡化到一句話,就是每個人自己的承擔、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苦痛、自己的壽命、自己的責任。

可是,如果那一天真的早已設定,更要珍惜有限的人生歲月,從珍惜人身法船的基礎去定義並且創造生命的價值。

三位女性的故事我多少有深入,她們都是不怕苦難的典範,她們是令人懷念的女戰士。

Read More

彩虹處方與肝膽排石

2011年,彩虹舒活營進入第三年,學員人數開始暴增,以舒活營的歷程來說,那時候還是摸索期,我個人開始擔任小組長,也同步學習成長。

當時,我的課程名稱就定調在「彩虹處方」,生食與熟食以及消化負擔一直是課程的主軸,針對肝膽淨化,我個人邊做也邊學習。

2007和2008陸續出版《彩虹處方》和《酵益密碼》,2011年我已經完成《零疾病 真健康:不依賴醫生的80種方法》初稿,針對斷食的領悟已經很深入。

當年,我寫給學員底下的提問,那是我當時很有體悟也很專注的重點,最近被我從文字檔案裡翻出來,覺得分享給13年後的緣分依然受用。

這份資料的標題就是「彩虹處方與肝膽排石」。

Read More

你對哪一科還有需求?

在醫院的廣大需求中,我們似乎都意識到老人化社會的降臨,如果你今年40多,應該還有照顧上一代的責任在,如果你已經過50,要規劃的應該是健康該如何自理。

你對於醫院還有遐想嗎?我的意思是你覺得未來會需要仰賴醫療來照顧嗎?一旦這種想法還在,你的養生計畫就不完整,甚至完全缺乏執行力。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這是我從現代人的意識領空逐漸領悟的比重,我領悟到唯有把自己的後路砍斷,才會義無反顧的前進。辛苦一輩子,退休之後,每天都往醫院跑,這是多少人的生命寫照,這,真的是你要的人生?

Read More

談話

有一種體悟寫在我書上,我認為最懂健康的不是醫師,是心理諮商師,因為諮商的過程可以收集到很多生病的資訊。

聽病人說話有兩種面向,其一是收集到病人的情緒軌跡和緣由,其二是病人在說出心裡話的同時,療癒正在進行。

這裡出現很重要的養生資訊,意圖擁有健康身體的人要願意敞開心門,面對可以全然信任的對象,而且豪不避諱的暢談。

說話是療癒,說真話是真療癒,可以無所隱瞞的交出自己是最健康的療癒。

Read More

摩登情愛

滋補到都會男女內心的這部影集,描述了各式各樣的情愛,親子、男女、男同性戀、女同性戀,特別吸引我的是花甲之愛。寫到此,我並不擔心熟識的人會笑我,可是我的確有不少次看到眼眶濕潤,感覺人生總會需要談心的伴侶。

Read More

心勝

很多事情都來不及準備,它就發生了,寫了半本書(另一半蔡醫師寫),退回大半,為了大局,扛好大的壓力,一步一步將它完成。

新的這一年,最重大的事情除了這本書的出版和行銷外,就是自律養生的營運發展,自律養生的基調不會改變,就是推廣身體之道,透過斷食與限時飲食的教育。

我在去年極度低潮的時候,坐在佳倍利執行長的辦公室內,一起商議來年的計畫,我表達絕對的自信,執行長送給我兩個字:「心勝」,有點類似「以終為始」的概念。

Read More

飲水思源

引領我進入斷食世界的人是鄭董事長,他當年以熟練斷食的立場奉勸我好好做斷食,結果我很稱職的扮演好學生的角色,如今可以說自己的實力已經超越當年引我入門的前輩。

我所謂超越,是指領悟,除了領悟身體的境界,同時領悟到人類世界對於斷食的高度需求,對應的是民間斷食知識和概念的極度貧瘠。

我再度透過文字表達我對鄭董事長的感恩,沒有鄭董當年的一席談話,針對身體之道,我可能依然一竅不通,對於身體的時間軸設定,我應該無從領悟。

因為飲水思源而有自律養生,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酵素斷食推廣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好讓有福報的台灣人真正享受到台灣全植物發酵夜的滋潤。

Read More

身體的逆向邏輯

每天把吃和時間綁在一起的人多半不知到每天進入身體的食物都在累積囤積的量,他們最需要認清的事實是養生是身體的事,絕對不是大腦的事。

身體的逆向邏輯是一段時間賦予身體生命力的醒悟,沒吃讓身體甦醒,一段時間不吃讓身體找到清理廢物的機會,給身體時間的結果,身體很有智慧的將之轉成空間。

所謂空間,就是廢物騰出來之後乾淨的空間,時間轉成空間就是身體的另類邏輯,減法邏輯是身體的思考方式,減法養生是身體最根本的運作設定。

Read More

自律養生SOP

走進養生之道必須要有明確的動機,是斷食的動機,不是喝酵素的動機,因為要執行斷食,所以需要有酵素可以搭配。

自律養生的標準流程是學習、諮詢、執行,執行之後繼續學習和諮詢(非北部學員爭取憲上課程和諮詢),酵素和有益菌屬於斷食期間調整體質的生命資源。

斷食的材料不是隨處都有,也不是到哪裡都買得到,因為獨特的發酵液讓我們見證到斷食的美好,深知這是一份利人利己的工作。

我的健康來自於斷食,因為有為斷食量身打造的酵素,體驗斷食變得駕輕就熟,這份禮物沒有獨享的權利,必須全力分享,努力傳承。

Read More

永不放棄的戰士

事情的發展如果不是自己的本意,那就是天意,不論順境,或逆境,當你知道無法逃避的時候,就敞開雙臂迎接。

潛意識裡,我期許自己可以做一件大事,我所謂的大事是有意義的事,不是指發一筆橫財。

所謂大事肯定不是當作家,可是寫作和論述的內容可以具備大事的規格,十年前就自問何時可以寫出一本值得留下典範的作品,這個問題要等到哪天我不寫了才會有答案。

Read More

慎防接下來的呼吸道感染潮

再三呼籲提醒,趕緊把斷食的功夫打深,芸芸眾生中,熟練斷食的人就是養生有成的人。

免疫系統最迫切需要的,再說一次,就是在沒有食物進駐的過程中,為身體置入酵素和有益菌。

免疫系統養成的唯一媒介就是細菌,現代人的身體最缺酵素和有益菌,上一堂自律養生初階課,把所有重要觀念一次收納。

切記,做好斷食,慎防接下來的呼吸道大規模感染潮。

還有,真症可以防重症的動作是深化斷食,不是疫苗。

Read More

翻轉肝膽淨化舊俗套

在自己的經驗值中,我很懷念兩天一夜的營隊時代,能和一群學員促膝長談,可以在全然放鬆的情緒中彼此交流。

如何訓練出一批有熱忱的小組長人選是目前的課題,我相信人才都在,當環境醞釀出來的時候,人就會到位。

舊的肝膽淨化時代已經過去,這是我從歷史的軌跡所看到的轉變,至少我們不一樣了,至少自律養生走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和風格。

肝膽淨化必須接續有七天斷食的陪襯,這是多麼重大的體悟,沒做斷食,肝膽淨化存在潛在的顧慮,前輩們知道嗎?

Read More

單純 甘願 愛自己 信任 交付

交付給身體的完整劇本就回到每天的生活作息,在生活日常中,最容易檢視對於身體的疼惜和信任都在夜晚熄燈那一刻。

你對於睡眠的體悟有多深,你對於睡眠的真正落實就有多深,養生的功課不在學習和認知,都在執行力,都在態度。

投資不算短的時間驗證說和做,能夠說得口沫橫飛的不一定是做出心得的,專業證照好幾張的不一定是真正疼惜自己身體的。

話題要回到交付,除了身體之外,養生之道最重要的交付是大自然,這個大方向明確之後,剩下持續的進階。

Read More

斷食的宣告與身體的聲音

你聽過身體的聲音嗎?不是肚子餓的聲音,不是肚子絞痛的聲音,也不是打嗝的聲音,是身體不舒服的聲音,這種聲音其實是一種傳導,是一種指令。

吃多了不舒服是一種身體的聲音,肚子餓也是,這兩種指令都不需要違背,可是熟悉身體的聲音就會知足,熟練與身體互動就不會多吃。

熟練斷食為何如此重要,因為你和身體的溝通就沒有障礙,當你熟悉身體的聲音,你就理解身體的立場,你就不會超越身體的分際。

不小心多吃了,不需要有罪惡感,因為那是不必要的情緒囤積,身體只要收到過多的消化負擔,自然會提醒,一定會回應。

深化斷食是一種養生境界,該吃就吃,想吃就吃,該斷就斷,該不吃就不吃,這種境界就不需要公開宣告,你會清楚那真是小題大作。

Read More

營利不營利

澳洲學者彼特辛格提出所謂「有效的利他主義」,他在演講中先以中國大陸一段影片做開場,我思考很久很久,才領悟這段影片的意義和內涵。

影片呈現一位小女生被車撞到,躺在路上奄奄一息,有路人走過,有騎單車的人經過,都當沒看到,最後這位小女生沒被救活。

「有效的利他主義」的重點在同理、行動、團結和付出,它不能只是學說和理論,縮短貧富差距的關鍵在有錢出錢和有力出力。

Read More

上天的賦予

「我自律養生」的「自律養生」是動詞,你可以詮釋成「我斷食、我驕傲」,也可以形容成「我週休二日、我尊重我的身體」,你有可以自己定義成「我自律養生,我把健康主控權還給我的身體」。

最後,我把梨旭瀛醫師在講座現場的談話再描述一次,我深信這種感受源自於梨醫師和他夫人陳惠雯女士推廣自然農法的心情,因為對的理念傳到點,可是無法拉成線,更不用談形成面。

自律養生需要更多人願意加入分享推廣的行列,開枝散葉一樣不能是名詞,必須是動態的呈現,必須形成力量,必須看到滾出雪球的那一天。

Read More

你是我的兄弟

幾首為迎合講座主題而安排的歌曲也提升了全場激昂的情緒,包括形容免疫系統的「無敵鐵金剛」、形容黃金救援72小時的「三天三夜」。

至於台語歌曲「你是我的兄弟」,原來意圖凝聚現場朋友為真理提撥正義感而設計,卻在我私下和梨醫師對話內容中出現更強烈的體會。

梨醫師非常認同當天的講座訴求,可是他覺得現場聽眾必須有超越聽者的情操,梨醫師覺得聽這場講座的所有人必須團結起來。

Read More

90秒

驚慌,肯定是那種措手不及的無助,可是何以如此驚慌?何以無從鎮定?

我的工作其實沒做什麼大事,都是追蹤記錄市井小民的恐懼和驚慌情緒,當然我所追蹤的方向只針對民眾對於自己身體的陌生。

何以如此,我深信每個人都有責任深入整體社會迷宮的探討,因為罪魁禍首正是治標不治本的醫療邏輯,跟風的民眾全數被帶往驚慌失措的世界。

因為自己無法作主,所以驚慌;因為完全沒有概念,所以驚慌;因為自己和身體早已分離,所以驚慌;因為自己所演出的從來都不是自己,所以驚慌。

Read More

免疫製造

從字面看「免疫製造」這四個字,你想到我們教育身體之道所行銷的身體大自然,或者你直接聯想到疫苗製造廠的中心思想?

從商法所衍生的主流意識最終變成民眾的堅定思想,我必須再度強調,因為「不關我的事」才形成今天的局面,是我們默許這種事情存在,是我們縱容這件事情的發展。

「不關我的事」最終都變成「和我相關的事」,因為我們的親人受傷了,因為我們的家人倒下去了。

Read More

圓幣草

我常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也不斷的提醒熟練身體之道的每一位,不要忘了你是怎麼過來的,第一次上課學習的時候,有多少位學員陪著一起學習。

課程由學員組成,不是老師,有學員才有授課老師,課開得了才有機會聽到開啟動機的內容。

自律養生的課不能不開,關鍵總是要怎麼呈現,可以上實體,可以線上上課,也可以透過網路授課。重點是有人願意學,有學員可以透過課程興起改變的動機和意願。

Read More

因緣際會

寫這一段年少無知歲月的過往,試圖連結到這一刻的生命際遇,我每天都在敲鍵盤,不是鋼琴的鍵盤。

人生最終落定的工作完全和四十歲之前的所作所為無關,我寫作,號稱作家,可是偏偏又不是那種專職又專業的文字工作者。

我想傳遞的信息是很意外收到的禮物,是我對於人體重大的領悟,這種領悟並不難,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接受這份禮物。

不能只是寫,還得要教,真希望有位大老闆花錢請我做這件有意義的工作,事實上不然,我沒有老闆,完全自發性工作。

Read More

不圖治療才是真治療

療癒一直都在進行,身體所需要的就是你讓它可以盡情做該做的事,除了空腹斷食,你必須賦予身體強大的生命後援,讓身體有源源不絕的幹勁。

我常跟學員溝通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把治療的念頭丟掉,這種說法不是拒絕醫生的提議,是不管你有沒有病,都要把權柄交給你自己的身體。

忘掉你身上的疼痛,聚焦在你的喜樂,專心去做你開心的事情,工作也好,旅遊也行,讓身體處在最鬆弛的狀態。

不圖治療才是真治療,希望你能悟到身體所要傳達的重大信息,讓身體展現它的天賦,讓身體落實它的天職。

Read More

不知道與不願意

我在學會斷食的第一年就深刻體會到這是現代人邁向健康的唯一路徑,因為過程中有一種心理素質無法透過任何補給品取代。

常常在思考要如何詮釋這種心理素質,最貼近的最後被我放進斷食營隊的課程中,就是「延遲享樂」,總是會面對做不到「先苦後甘」的人,他們基本上不是做不到,是不願意做。

可是,這兩個詞彙都還不足以完整詮釋斷食的意境,我終於在經歷第一次三週斷食後,把「以終為始」納進教材中。

Read More

街角福利社

自律養生街角福利社開張,稱街角,因為性質和在路口賣報章雜誌的小店面很像。

看過在一條巷子的轉角,一個小小的店面,一對老夫妻在屋裡坐著,店裡賣的是雜貨和報章雜誌。

美國到處都是類似的小店,即使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也可以看得到,這種店賣的是方便,做的是口碑和交情。

Read More

心與腦的距離

從事養生教育送給我兩階段的領悟,在個人生命歷程的註記中,就是進階。

領悟串聯責任,每一個案的領受都會出現召喚的聲音。

第一階段是人們遠離了自己的身體,而且距離好遠好遠。

第二階段是人們遠離了自己,遠離了自己的心,遠離了自己的靈性。

Read More

要命的肝膽毒垢

身體經常被我們搞成既髒又臭、又毒,不承認不代表這種情況不存在。

這就是熟食文明的產物,這是今日美食文化下每個現代人都必須面對的事實。

拒絕做肝膽淨化,毒垢不會自行化解消失,因為那是過去的囤積,因為那是自己創造的奇觀。

Read More

老化的因果

深入老化的因果,雙腿不動是快速老化的原因,大腦不用也是快速老化的原因,投射到不少我所認識的人身上,他們堅持加速自己的老化。

腦和腿不用了,身體一定快速老化,心不再對生命有熱忱了,也加速身體的老化,我在《幸齡人生70開始》寫了一篇序,標題是「年過70,您還學習嗎?」。

對了,我們最應該突破自己的就是不斷找到新的素材,然後不停的學習。

維持學習的樂趣和人際關係,保持有可以談心和對話的同伴,想要變老都難。

Read More

不能吃與不能活的掙扎

有人一天不吃肉就受不了,有人一天沒有吃到白飯就感覺沒吃東西,有人想到一個星期沒有食物就寧可去死,這些經驗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是一場鬧劇,就是一群很懶得用腦筋的現代人。我其實不應該藉機會罵人,畢竟不敢不吃也不是犯什麼大錯,也不是罪大惡極,可是我卻十分清楚,這一批人正在「不能吃」與「不能活」之間做抉擇。

Read More

吃進身體的東西

我常在想現代人肝臟裡面滿坑滿谷的毒垢,總是懷疑這一切毒素重金屬的囤積和民間的食物概念是否相關。

換個角度探討,就是我們的口腹之慾是否經常成為肝臟的覆舟之水?我們慾念中的美好是否經常成為肝臟認知中的災難?

這個議題探討得更深入,就得把抽屜裡面的西藥翻出來檢視,你是什麼情況下將這些藥丸送進肚子裡面的?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問法是:你吃藥的頻率有多高?

這個問題幫肝臟問,同時也幫腎臟問,實話是,你吃藥的決定曾經考慮到身體的承受嗎?

Read More

開刀是外科醫師行銷的主力產品

我的保健觀念把就醫擺在最後的順位,這可是我年幼成長的環境;我的健康之道沒有容許醫藥介入的空間,和九成以上民眾的意念相違背。

你一定得想通醫院愈開愈多、愈開愈大是什麼道理,你一定要想通接受化療的病人最終無法存活是什麼道理,你也必須知道藥廠愈賺錢病痛就愈多是什麼道理。

Read More

規劃自由的人

我從養生的角度切入自由的道路,我從無價的方向定義自由,因為健康是最昂貴的自由。

既是昂貴,又何來無價?因為會有那麼一天,你發現到無論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到,那就是昂貴和無價的交集。

就像人生的某一刻,突然領悟到有那麼一件任何人都幫不上忙的事情,當你需要有人協助你把屎把尿的時候。

那是你意識到很多事情不能以後再做的時候,那是你覺知到很多頑固必須提早埋葬的時候。

Read More

預約316兩天一夜幸福除垢營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我除了年紀的數字增加,實力和輔導力都大幅成長。

十年前近距離跟幾位核心學員說自己處於巔峰狀態,如今又過了另一個十年。

我很熱衷和學員在放鬆的狀態下促膝長談,包括睡前的感性對話以及清晨充滿能量的小組聚會,學員不需要趕路回家,只要回自己的房間。

如果十年前存在認同肝膽淨化的磁場,十年後沒有道理聚集不出相對的能量,尤其以自律養生目前的助教志工素質,我們具備把活動時間延長過夜的實力。

Read More

癌距

受制於人,或諸事不順,發生類似情況的人未能釐清自己念頭的困境,錯把工作和上班當成同一件事,做得來和做得快樂經常對不起來。

困在婚姻或家庭框架內的個案也都源自個人價值的謬誤,他們把生命寄託在他人的喜好上,最終發現不值得也不划算,委屈感油然而生。

自己是誰或誰是自己,這是癌症的考題,找到自己之後,必須看到自己的利他版圖。

奉獻的舞台是喜樂的源頭,罹癌的機率二分之一,明白利他價值的也接近二分之一,哪一半是癌症的高風險族群?

Read More

我把最好的留給你

「我把最好的留給你」,這一段話出現在電影「私刑教育2」的結尾,我解讀成:捍衛支持你、同時你也支持的對象。

珍惜很有限的知心好友,已經出現的或尚未出現的,都會用心呵護,把最好的留給最值得的。

「自律養生」是我的視窗,透過這個視窗,看到每一位值得我疼惜愛護的你。

Read More

黏膜

話題回到免疫系統的維護,可以更精準的說是黏膜的維護,我們把焦點放在黏膜的前線戰力。

白血球大軍所需要的後援當然少不了細菌的角色,可是斷食的角色在此更顯得格外重要。

如何保證能量支援可以順利到位,如何確保免疫大軍擁有源源不斷的後勤戰備,讓身體有計畫的停止食物干擾是最上策。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