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5》 金錢解決不了的事
養生從來都不是用錢解決的事,健康也從來都不能用錢買得到,從收到酵素之後做完第一次斷食,我的思考停留在如何推廣錢所買不到的養生態度。
你只要願意,它就很值錢,可是不願意,有錢可以買到產品,可是買不到健康。
有多少人在離開教室之後以無價來定義這堂課的?花錢上課和花錢買酵素的人並不容易把金錢移出這件事情,我的經驗是移除金錢的角色絕對必要。
養生從來都不是用錢解決的事,健康也從來都不能用錢買得到,從收到酵素之後做完第一次斷食,我的思考停留在如何推廣錢所買不到的養生態度。
你只要願意,它就很值錢,可是不願意,有錢可以買到產品,可是買不到健康。
有多少人在離開教室之後以無價來定義這堂課的?花錢上課和花錢買酵素的人並不容易把金錢移出這件事情,我的經驗是移除金錢的角色絕對必要。
對談中,我隱約收到對方內心所要傳遞的訊息,有憤怒,也有滿滿的委屈,最重要的是發現有人懂她的心事。
經驗中,和癌症患者對話都是類似的氣氛,你如果不把她的痛處掀開,那些亂源就會一直藏匿在體內。
生病的人就是有無法妥協的執著,除了不願意和憤怒妥協,也不願意和委屈和解,最不可能理解的是這些情緒誘發出疾病。
妳可以不要那麼固執嗎?我經常要很用力的去卸下她的武裝。
妳可以學學怎麼愛自己嗎?我經常必須要很婉轉的解釋放過自己才出現的生路。
真相還不在生理面,是不再進步的心智面,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人,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身體交給醫藥。
心臟還在跳,鼻腔還在呼吸,血液還在流動,唯獨腦袋不再思考,大腦變成接收訊息的單位,不再是進行思辨的成長中樞。
年輕人的身體老了,處處都是問診的年輕人,他們把藥物帶在身上,他們把解決飢餓感的責任交給嘴巴,他們讓不喜歡的工作負責下個月的生活費。
年紀輕輕就有血糖問題,年紀輕輕就有子宮肌瘤,年紀輕輕就停經,年紀輕輕就睡眠障礙,年紀輕輕就提早老化,年紀輕輕就暗示自己不要活太長。
身為人存在一種特殊的際遇,與其說是特權,應該說,是擁有把人的角色扮演好的機會。
曾經是那麼清晰明確的目標,每個人都經過那一段洗滌的過程,有原生家庭的背景因素,有學習環境的養成因素,我們忘了為何而來。
好像曾經安置在短暫記憶庫中的人事物,被全新的重要事件取代了,被移走了,忘記了,可是身上細胞保留了記憶,其實記憶都還在。
我們都會記起為何而來,我們都會想起自己的初衷,我們都攜帶崇高的願景前來,我們想有所成就,我們想留下典範,我們不想打混。
我在發酵的世界中聞到淬煉,在和尋找身體和自己的路上體悟淬煉,「自然、時間和耐心是三位最偉大的醫生」,這就是淬煉的定義。
自律養生創造出斷食的環境,唯獨淬煉屬於個人修為,屬於執行斷食者自己和自己的對話,這是淬煉的部分。
找到身體會找到自信,找到自己更加強化自信,學習空腹,熟練斷食,這一段淬煉養生路,非你莫屬。
恐懼製造紛擾,在內心中,在人際關係中,醫療思維和恐懼之間只有一條線,即使這一條線早已盤根錯節的發展出各種病症。
恐懼和慾望之間出現另外一條線,在現代人的忙碌生態中,在人們永遠不嫌多的緊張生活中,在價值觀錯亂的文明世界中。
因為忙碌所以求快,因為貪婪所以忙碌,因為求快所以用藥,因為用藥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生病,因為生病所以更加恐懼。
恐懼連結病痛存在生物設定的軌跡,那是進化的意圖,那是造物的美意,身為最高進化的生物,沒有恐懼的權利。
我看慾望,有所謂眼前的誘惑,有所謂長遠的滿足,年齡果真不斷調整兩者之間的比重,對我來說,扮演催化劑的是斷食。
有斷食經驗的人就知,當你經歷動機不夠強的某次斷食,身旁的誘惑已經強大到不再是不吃與吃的抉擇,是禁慾與縱慾的取捨。
就在決定要斷食的某一天,歷經一整天的體力消耗之後,腦袋裡面突然之間除了特定的食物,沒有其他的元素,你在無意識中,被慾望征服。
就在熟練斷食的生命軌跡中,我認識了人性,熟悉了慾念,我熟識堅強的自己,我也極度熟悉筋疲力竭的自己有多麼脆弱。
把健康的面貌看得更加透徹後,我所分享的養生文案中,出現了「想吃就吃」和「不要有罪惡感」的呼籲。
最懂養生的是心理諮商師,這是我的觀察紀錄,他們是真正把身、心和靈串接在一起的專業人士,有劇情的鋪陳,也有生命故事的演繹。
斷食走進比心理諮商師更深入的探索路徑,不需要證照,理出對身體的全然領悟和臣服。
相信醫療的結果失去自由,「不自由毋寧死」點出把生命交給醫療的結局,如果自由無價,你要如何評論斷食的成本?你要如何計算回歸身體的投資?或者說,我們在得到享有自由的美好人生後,該如何回饋生命的恩賜?
如果胰島素異常是根,在生活習慣中要導正這個根,就是吃的行為,在身體的角度是被迫要處理食物的頻率。
問題來了,為何是胰島素?為什麼胰島素如此關鍵?為什麼只是一種由胰臟所製造分泌的荷爾蒙會如此的舉足輕重?
因為胰島素的標的物是全身,不同於其他的激素只針對特定的目的地,胰島素的角色攸關全身所有細胞的能量運用,也就是細胞的發電。
我們必須從胰島素的角色反觀胰臟的重要性,把胰臟照顧好必須納入養生的重要細項,怎麼做?讓身兼內分泌和外分泌的胰臟適度的停工,讓胰臟可以專注在它的本務,也就是處理血液葡萄糖的平衡。
細菌和細胞共生的證據保存在細胞內,透過保留重要的生存依據,進化把細菌轉化成細胞內的發電廠,粒線體和細菌遙望,拉出一條生物世界的共生軌跡。
細菌扮演第一線尖兵,粒線體成為鞏固在生物體身上的堡壘,是這一條線挺住了你我的生命。
有機會深入進化的軌跡,領悟到留下來的和淘汰的,適應環境的留了下來,成為生物生存後盾的留了下來,對於共生的大方向有存在價值的留了下來。
好比留在我們身上的每一個有用途的器官,每一個細胞都配置大量粒線體,每一個細胞都有胰島素受體,這是人類不能忽視的生命資訊。
談了兩種根,一是在意,它牽動到情緒,另一是胰島素,它所連動的是民間所奉行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身上毒素過度囤積以及胰島素失衡的日常。
人體存在不可思議的奧妙,人們很習慣切開生理和心理,最難深入這兩者和腸道的關係,也不容易連結腸道細菌和情緒的關係。
最遙遠的真相是斷食串起了這一切路徑,不僅穩定了胰島素,也安撫了情緒,執行斷食的人回到身體作主的根,熟悉身體的人發掘出從未擁有的自信。
我們不需要彌補孩子什麼,只要做好最佳的示範,只要做給他們看。
斷食有沒有機會在未來成為顯學,關鍵不在人們不願意做,關鍵在做的人有沒有產生影響力。
「有害的富足」是一幅到處是專家的畫面,我們應該為孩子們示範對自己身體的信任,不是對專家的信任。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是一本書名,撰述者來自中國大陸,外國人所看到的也許我們看不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感受到台灣人身上的一種特質。
身為台灣人,或許對於外國人的觀察好奇,對於每天接觸的環境也許無感,甚至對於自己所隱藏的天性也無從察覺。
民族性記錄在基因中,或者記錄在環境中,科學家研究疾病獲得一致的結論,是記錄在基因中的疾病因子被環境所驅動,台灣人的善良特質記錄在基因中,也在環境中流通。
環境就是磁場,環境就是多數人共同的行為模式,環境就是多數人所持有的態度,如果仁慈善良形成台灣人的公約數,我看到正面表象中的負面發展。
善良可以偽裝,善良容易被不善良欺凌,當被欺瞞的善良形成環境的多數,有可能從此聽不到真話,有可能因此看不到真相。
事過境遷,有那麼一天,把同理和寬恕整理在一起,把自己放在對方的立場演練一次,慢慢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計較。
生氣,可是不再發脾氣,有意見,可是不再咄咄逼人的發表自己的高論。
合則相處,不合就分開,有錢是你家的事,喜歡別人也是你家的事,我的財富定義不同於你,我的生命價值也不由你決定。
當斷則斷,即知即行,你一定行。
可以做到的事卻不做,很想完成的事卻遲遲不行動,這是很令人不解的人格特質,可是比例出奇的高,我不停探究這些人的內心世界。
這些人心中永遠預留著明天的空間,因為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他們不會想到後天,他們的後天是明天的明天。
他們的思考版圖中留給辯解很大的空間,理由排排列出,形成一座藉口的長城,編織理由是慣性,推諉責任是習性。
理由都很正當,藉口都能成立,可是他們心裡多少清楚,這是自己懦弱的面具,所有的柵欄都由自己親自上鎖。
我從跟上來的人看到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質,他們必定是對自己很有自信的人,不會有一個內在小孩不斷出來攪局搗亂,而且他們願意探索好奇,情緒不會起伏不定。
反過來看跟不上來的人,都是信任醫療的人,都是且走且看的人,都是內在充滿恐懼害怕的人,都是不斷內耗的人。
在身體作主和大腦作主的前後對照中,我們都很清楚醫學教育失敗的癥結,我看到多數人沒看到的關鍵,因為接受教育的太優秀,是菁英教育訓練出來的傲慢搗毀了一切。
做了一堆檢查好確定自己沒事,和改變生活作息以確定自己狀態更好,哪一件事有意義?哪一件事有條件為養生做出定義?
如果還不能有所區隔,在紙上寫下十次「檢查」,然後寫下十次「改變」,感受一下前後兩組文字的能量,哪一組讓你感覺生意盎然?
被割掉器官的人和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的人排排坐,我發現他們心中對於醫療依然充滿希望,可是他們對於餘生充滿了失望。
血糖異常高的人只要被醫生警告過一次,血壓反常的人只要被醫生恐嚇過一次,一句話控制他們一生,一句話讓這些人擔心害怕一輩子。
世界的普遍面向是令人遺憾的人性所掌控,不僅破壞生態,也破壞地球,傷害彼此形成人類世界的總和,參與破壞工程的人把自己綑綁在遺憾的人生路中。
細數人類的行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進行圖利自己的計畫,因為要生存不得不圖利,因為要圖利不得不傷害他人。
人性本善,傷害別人絕非原始意圖,而是結果,脾氣暴躁的人不小心造成在乎他的人生病,貪圖暴利的人不小心造成無辜的人家破人亡。
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中充斥著心胸狹隘的念頭,態度傲慢的行業中充斥著剝奪人權的言論,耳濡目染加上從眾的人性,世界的外貌不再和諧。
不求回報很難,這是人生考題,親子關係只是基本體驗,擴及到人際關係就很難不對價,可是這道考題每個人都要應答。
體驗長長久久的美好人際,可能只是記錄在書上的故事,深度思考,我可以怎麼做?我應該怎麼做?
對價的意圖寫在眼神中,被我解讀成磁場,磁場不搭的就各自尊重,在有限的人生歲月中不要耽誤彼此。
對價不只存在人與人之間,最悲慘的是和自己對價,最糟糕的是和身體對價,和身體對價就是和身體的現況談條件。
台灣具備推廣斷食養生的條件,現代人都需要學習斷食,只有斷食能夠引導執行者發掘出自信,對於身體和生命不再恐懼害怕。
這一段話不是理論,是心得,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實證,想像醫療所釋放出來的恐懼害怕,想像下一代傳承了我們的擔心憂慮,沒有人樂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生活樣貌。
你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嗎?做這件事最不吃虧的地方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交給子女子孫的是你的心得和經驗,是你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把一群人的正產值累積成為社會的正產值,當社會的正產值繼續傳承下去,我們的子孫一定會繼續推行這個正產值。
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人生因施予而獲得,另外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快樂源自於幫助他人。
施予身體,幫助身體,這是熟練斷食之後賦予健康的定義,先決條件是和身體將心比心。
我在分享斷食的旅程重新定義財富,在確定健康是財富之前,先確保有一群因為你而充滿喜樂的面孔。
看到全身都是藥毒的人,不是一位,是很多位,不是很多位,是人滿為患,這是一個被歌頌成健保制度完備的民間角落。
你進一步和這些人接觸,從談話中去感受他們的害怕,他們的生活是由恐懼堆砌而成的,不是希望,他們的希望被藥物圍堵了。
因為有藥物,他們有存活的希望,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寄託在藥品的療效,呼應了台灣臨終前臥床八年的統計。
繼續從吃少量藥物的人身上挖掘恐懼,發覺恐懼早已深化,家人的恐懼複製下去,大家對健康不懷抱希望,對於未來的生命品質充滿擔憂。
恐懼如果揮之不去,有能力移除恐懼的就是希望,搜尋希望的軌跡,我在不願意學習以及缺乏執行力的人身上,找不到希望的種子。
在醫院所看到的每一個案例都是結果,處理結果沒有意義,人們必須認真思考原因,最難掀開的答案就是只顧著補充而忽視耗損的社會面。
如果你是這樣思考的,如果你正是長期只關注營養補充而完全不清楚身體的耗損的當事人,建議你暫時忘掉口腹之慾,也暫時不再思考身體的不足。
人體是進化的極品,這是深入身體世界之後才可能出現的領悟,也是深化斷食之後親自驗證身體潛能的覺悟,嚴格說,熟練斷食的生活所獲得的除了腸道的重建外,就是重生。
把身體喚醒是斷食最直接的訴求,可是會有多少人在斷食的材料做文章,提出的問題都和斷食的動機無關,不是關心成本費用,就是關注味道,否則就是搬出聽聞負面的恫嚇。
有學員在學習和提問的同時,一直是以懷疑的眼光和我互動,我長期只有一個結論,他們不相信的其實還不只是我,是他們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種人格特質嗎?我的結論在生病的結果,會生病的人都是充滿懷疑的人,會生病的人都是看輕自己的人。
當這種人格特質被自己堅定形塑,改變非但不容易,而且更加困難,從不相信自己的視窗看出去,既然沒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選擇相信醫生。
工作中要有學習,工作中要有朋友,工作中要有熱忱,工作當然也要有報酬,可是當你只要報酬,其他幾項都將會失去。
遲早要領悟,你被重視的將是熱忱,不是專業。仔細觀察,很多工作型態把重心放在獲利,看到的是勾心鬥角,聽到的是氣憤填膺,結局幾乎都是不歡而散。
深入職場中,我敢說為錢工作的比例最高,至少比其他因素都還高,這種情況就直接連結到生病的比例,或者說不健康的比例。
長期記錄養生觀念淪落的嚴重程度,有一種領悟長期在我內心堆疊,很清楚在我眼前的人都無辜,但是誰來扭轉他們的命脈?
身體利用睡眠階段進行修復工程,白天則有太多的基礎工程在進行,睡眠的意義超越了我們的認知,除了身體器官在修復,情緒也在修復。
讓身體休息既然是我們的責任,就從生物的存在意義去對應大自然的存在,人類因為誤解了責任,人類因為太輕視責任,導致身體嚴重失衡。
要釐清所有失衡的發生,只要全面瞭解大自然的共生藍圖,經營共生是所有生物的責任,人類忽視了這方面的責任角色,導致大自然全面失衡。
生物是大自然的一種角色,生物的身體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屬於大自然,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大自然有其共生藍圖,我們的身體也有。
熟練被討厭,這在我的人生軌跡中是很不尋常的新增,針對疾病最深刻的體悟就鎖定對價,而在對價的世界中呼吸,經歷被討厭是重要的成長。
多次分享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最大的差異,答案居然是存活,我極度確信,不是生命轉了個大彎,我應該早已被上蒼回收。
過去的那個我正是那位令我討厭反感的人,因為討厭過去的自己,因此決定換一個劇本,成為被家人討厭的對象就是人生最關鍵的轉折。
認識真正的自己之後,我才開始寫作記錄,這個決定導致我失去很多原本屬於我的擁有,重點總是沒有命,有那些財產有何意義呢?
聽老闆使喚的秘書都會便秘,從工作細節中觀察,除了時間管理上的緊張,永遠沒有自己意見的慣性促成腸道的重度阻塞。
秘書只是人類行為的縮影,造物的完美創意在身上,而我們棄之如敝屣,不相信自己的身體,只相信被社會過度神化的專業。
人類輕視自己的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不相信自己的身體,我們甚至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來自造物的賦予,相信道聽塗說。
天之驕子不是指特定的傳奇人物,而是相信自己的人,相信自己的人不是相信神蹟,他們相信自己存在上蒼所賦予的豐盛。
反省的聲音有所來歷,就是那個提醒你我要提升的力量,當我們持續忽視那個力量,當我們把自己放大到超越那個力量,踢到鐵板是遲早的事。
這就是法則,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因果,學科學的人一旦放大了科學,也放大了自己,他們的眼中看得到人,卻讀不到天。
最安全的時候最危險,最順利的時候最有危機,如日中天最容易目中無人,一帆風順最容易肆無忌憚,我學習到,這是造物主的考題。
傲慢的人不知道自己傲慢,自私的人不清楚自己自私,我在類似的情境中迷失過,鼓勵自己要掙脫,期許自己要遠離。
只要斷食不是生活中的日常,你就在為身體製造囤積,你就在歲月的催促中醞釀老化和退化,人就會越老越呈現凋零狀,越老越遠離健康的目標。
這條路不需要再驗證,也不需要再做什麼人體實驗,可是不做的人不能體會個中奧妙,拒絕深化斷食的人無從理解逆齡和逆轉疾病是同樣一條路。
人世間有兩種人,一種人確定,另一種人不確定;一種人願意,另一種人不願意;一種人有急迫感,另一種人沒有。
養生路有兩種人,一種人由頭腦作主,另一種人由身體作主,頭腦作主的人習慣豐奢,身體作主的人迎接勤儉。
從地球的極端氣候呼應人體的極端氣候,劇本原來是同一齣,都是人類遠離細菌之後的發展,都是人類把自私和自大放大到極致的結果。
聽說全世界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富人手上,可以用現象解讀,也可以用生態詮釋,不是富人的錯,是人性必然的結局。
對照森林的共生圖像,這是多麼巨大的反差,人類沒有共生的決心和意圖,只有你死我活的對價,只有不共戴天的情結。
癌症的罹患比例統計沒有停過,目前接近二分之一,也就是每兩個人一個人罹癌,這個病怎麼發生的,其實隱藏上蒼的考題。
畫面在中國的小巷子內,一個小女孩被汽車輾過,躺在地上,這是等候救援的黃金時間,一刻都不能拖延。
小女孩身旁有騎單車經過的路人,有走路經過的路人,他們都當沒看到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女童,最終孩子回天乏術。
彼得辛格問現場的聽眾:「如果你目睹這一件事,會立刻伸出援手的請舉手。」現場沒有任何人例外,大家都高高舉起手。
舉手的動機是慈悲心,可是哲學家很清楚,台下舉手的人一旦親臨現場,結果也許不是如此。
人類世界一直都是這麼一回事,高談闊論的人到處都有,唯獨講的能夠呼應做的人就相對減少,因為人會膽怯,因為人有身段,因為人要面子。
森林對比自家果園,大自然孕育對比人類的巧思,我想強調的是天然食材對比我們今天所吃的精緻美食。
疫情期間,我聽很多學者的演講,意外聽到加拿大植物科學家蘇珊希瑪爾的演說,我在線上讀書會隨即分享給自律養生的學員。
主題是森林的資源分配,從母樹如何分配資源給子樹,到土壤裡面的細菌如何協助樹木運送它們所需要的營養素。
植物懂利它,低等動物也懂,這是學習養生的你我都可以體悟的知識,可是人不懂嗎?我們懂,問題是我們做不到。
你想到答案了,沒錯,就是人的私心,就是人太傲慢,我從原生家庭中體悟這些人性,繼續從社會習題中學習看穿這些人性。
斷食畢竟不是民間的主流,門裡門外的認知落差很大,基本上聽說依然大行其道,尤其當聽到沒做過的醫生說。
沒經歷過的都是聽說,不願意嘗試的都停留在聽說,用什麼材料斷食不會是重點,因為都是聽說。
當這件事經由沒經驗的醫生說,如此聽說的威力不可小覷,不論這位評論斷食的醫生說了什麼,重點不是他怎麼說,是他根本沒做過,也不熟悉。
可是當病人把醫生說當成聖旨,就像是施打疫苗的那一窩蜂,就像被媒體行銷成專業的疫情指揮中心所說,很多人認識身體之道的路從此被截斷。
就像器官被摘除的依然不知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所有活在這世紀的人都該警覺,因為別人的命不是你的命。
總是深信,只要一直學習和一直練習,體悟就會不停的浮現,因為我是這樣經歷過來的,就是這樣找到和那神秘力量之間的默契。
「大自然存在一種神奇的力量,我們的免疫系統是那個力量的一部份。」來自課堂中曾經分享的一段講義標題。
如果你相信眼神有力量,你也相信語言有力量,文字也有力量,你應該會相信創作中充滿喜樂,閱讀中不時也會充滿幸福感。
從一個被身體之道感動的人,到一群被身體之道感動的人,這是自律養生在做的工程,目標更多人被感動,目標更多家庭被身體之道所引領。
我們不能指望有一個被身體之道感動的社會,可是形成一個熟悉身體之道的社群並非難事,因為集結一群有共同理念和價值觀的人並非難事。
熟悉身體之道的人就是依照身體的意思生活的人,懂身體之道的人就是遠離病痛的人,這是對人類健康有利的目標,這是對國家社會有意義的目標。
認同「身體無所不能」之餘,進一步對於「生命無限可能」有感,看到一群為身體之道背書的人,看到身體之道揚眉吐氣的那一天。
不曾體驗斷食的人不明白和身體對話的意境,他們不清楚身體一直都在表述,他們不知道除了醫生的意見外,還可以徵詢身體的意見。
除了身體不會犯錯,熟悉身體意見的人深知身體的能耐,身體的意見是我們每的人一生中針對健康最關鍵的發現。
健康也存在那兩條完全不相同的路徑,一條已經發生了,另一條還沒發生。
很多人一生都在走第一條路徑,沒有勇氣改變,也沒有能力做判斷,腳底下是別人安排好的路,一直都是,也一直伴隨著抱怨和嘆氣。
多數人的健康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徑,沒有勇氣遠離醫院,身體就在觸摸到的地方,可是永遠不懂自己的身體,也不曾好好聽身體說話。
感動既不需要從知識面得到啟發,也不需要從課程畫面得到啟發,頭腦學的不會讓你感動,心靈收到的才是感動的開關。
我是講課的人,居然會告訴聽課的人聽不懂沒關係,聽完課只要出現一個最簡單的念頭,就是「我要」。
要什麼?要改變,要更好,要尊重身體,要敬畏法則,要和自己的身體合作,要目標有尊嚴的老年。
不知道真相很無辜,因為環境早就不存在真相。
我們在不知道真相的環境中長大,不知道真相是我們熟悉的真相。
你有權利知道真相,其實你心裡面也渴望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