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

主題是這一刻,主角是我們自己,劇情都類似,都會重複演出,很快就會輪到子女來照顧我們,很快即將進入不得已劇情的延續,健康的主人早已離我們而去。

Read More

熟食與結石

寧可花大錢享受美食而不願意投資一點成本在養生,和寧可讓身體形成肝臟結石而勒令這些結石不准離開肝臟,因為離開肝臟有可能誤入膽囊,是一樣的荒謬。

Read More

老和病

醫療越是發達,民眾的信心越是低下,醫療院所越是方便,民眾對於獲得健康的信心就越是薄弱。其實多數人並不會刻意去思考這種問題,只是老和病的必然連結就在記憶深處,心中渴望著健康,卻擁抱著病痛。

Read More

我不幹了

毫無預警對應的就是我們通常毫無警覺,因為人的賭性堅強,因為人的主觀比鋼鐵還要堅硬,因為人的立場所牽動的意識形態經常凌駕生命之上。

Read More

交出脆弱的勇氣

相處之道是真心付出,繁茂之道是將心比心。

養生之道是相處之道,養生之道是繁茂之道,

相愛是演練健康的練習,感受母愛是領悟健康的學習。

健康之道是和身體相處之道,健康之道是身體繁茂暢通之道。

Read More

睡覺好奢侈

設定就好比法則,就像是不可違逆的自然法則,說明白些,就是身體內裝載著造物所設定好的規矩,這些規矩規範著我們的行為,包括睡眠和飲食,還包括我們的自律和自信。

Read More

何苦我執

環境所呈現的就是無力為自己的健康承擔的示範,我們把下一代教育成對吃沒有自主權,對於生病也沒有自主權,大家都在失控的環境中扮演失控的軀體。

Read More

不論是受傷的我或是生氣的我,不論是和你對立的我或是和你有仇的我,不論你是否清楚自己的自私或自大,不論你是否願意學習同理和包容,抽離了我才是邁向健康的開始。

Read More

覺悟

該去就醫的就應該去,該治療的就去治療,我的陳述是這些需要被治療的人也得學習養生,他們也有身體意識,他們也可以喚醒身體的自癒力。

Read More

對立

身體和我們共存,身體是健康的主體,讓身體作主是養生不變的基調,沒有尊重身體的體悟就不可能有遠離病痛的自信。

Read More

顢頇

那位辭職不幹的員工是誰?那位突然告知不玩了的職員是誰?罹癌的人應該要想通了,是身體,說不玩的是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深度和廣度

酵素協助很多人輕鬆經歷斷食的過程,很多人所擔心的飢餓和無力感都沒有發生,我的解釋是工法和材料,重要的是台灣這塊土地的完整資源,這是大自然的贈予,是我們生長在台灣的福報。

Read More

健康無價

回想到自己收到斷食大禮的同時,面對的議題就是先為身體存款努力,還是先為銀行存款努力?類似的價值順序就經常出入我的思考脈絡中,我的決定永遠只有一個答案:銀行存款交給老天,身體存款靠自己努力。

Read More

通路

從來都不去在乎食物進駐身體之後的發展,從來都不必關注身體處理食物的辛勞,從來不必在意身體承載食物的壓力,也從來沒去深入身體囤積廢物的風險和傷害。這就是我們大人的身教,吃很美好,吃飽是很重要的價值,把眼前的食物吃完是很重要的態度,時間到了就得吃是很重要的生活作息。

Read More

孤獨的自律

斷食把孤獨淬鍊成一種骨氣,面對病痛的人最需要這種力量,身體從失衡到恢復平衡所仰賴的不會是藥品,是骨氣,是決心,是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的覺知。

Read More

當事人

堅強與軟弱之間只有薄薄的一面牆,在養生的領空中,居然就是吃與不吃之間的取捨,在身體的原始設定中,就是餵食與斷食之間必要的平衡。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