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週記024》 聚焦第一張骨牌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要往哪裡去,決定了我們做什麼事和做到什麼。」

我個人對於思考的層級很有體會,不同的思考深度出現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關鍵在閱讀,還有我所往來的對象。

在指引你不要做自己的社會氛圍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成為很重要而且不斷自我提醒的第一件事,而定位自己的人生路事充滿挑戰的。

「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確保我們的生活目的不會成為一只乞討碗、一個慾望的無底洞、不斷尋找使我們快樂的下一樣東西,那是注定要失敗的。」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3》 美好人生

在羅伯特沃丁格博士早期的演講內容中,得知哈佛研究的重大結論,幸福人生的重大指標落在人際關係。

「科學研究一再告訴我們:人類需要營養,需要運動,需要目標,也需要彼此。」

這一句話裡面,最費解的就是後面那兩個字「彼此」,進一步從書中的這一句話得到比較完整的解說:「正向的關係對人類身心健康不可或缺」。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2》 與自己對話

每個人都有來到人世間的任務,生命除了會以事件來提示,身體內在也不斷會有所感應,類似的感知有人敏銳察覺,有人渾然不知。

我從回顧過去的點滴搜尋到生命的提示,同時結合自己每一次關鍵改變而對直覺有所領悟,最終明瞭,那就是志業的召喚。

「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是什麼理由我沒辦法跟別人解釋,我自己也不盡了解,然而,我就是怎麼都抗拒不了。」

作者引用美國牧師作家畢克納對志業的定義:「它是個人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的需求接軌之處。」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1》 重啟人生

人類具備兩種智力,分別出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謂原始聰明就是指的一種智力,稱之為「流體智力」,流體智力屬於創新者的專利,會在40歲之後急速下降。

另外一種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存的實力,稱之為「晶體智力」,善用晶體智力的人可望在人生的下半場爬上另一個高峰。

「老年要做三件事,首先這個時期應該致力於服務他人,而不是閒散度日;其次,晚年最大的禮物是智慧,長者的學問與思想將帶來豐富他人的世界觀;最後,在這個階段,我們天生的能力是提出忠告,輔導、建議與教導他人,但目的不是累積金錢、權力或名聲等世俗的報酬。」

這本書的論述支撐了我的志業選擇,已經心無罣礙的我當更明確的履行對自己下半場人生的承諾。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0》 我可能錯了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

作者在還俗之後結婚,他回顧與妻子的一次爭執,妻子提醒「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也許現在是使用它的好時機?」,作者回答「不對,我現在用的是不同箴言…妳可能錯了。」。

又是一次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又是一種學習和執行之間的落差,又是一回複雜和簡單之間的取捨。

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們都在最關鍵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9》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被我從書架上挑起,完全不假思考,因為原文書名和翻譯名稱一致,情緒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我探索的方向。

這本書稱不上很好閱讀,有些章節甚至會讓一般讀者讀起來感覺吃力,我主觀認為這是一本把情緒和病痛之間的關係描述得最精闢的著作。

臨床經驗不致於有實力串接情緒和發病之間的關係,加拿大這位醫師作家的細膩程度,一般醫生難望其項背。

嘉柏麥特是他的大名,他的言論值得被廣泛關注,他的作品值得推廣給有心要理解養生方向的讀者。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8》 房間裡的大象

沉默是一種行動,沉默具備龐大的力量,這就是這本書不斷在提醒我們的部分,要繞過房間裡面的大象需要集結集體的默契。

「沉默的串謀,並非圍繞著我們不小心忽略的、大體上難以察覺的事情,相反的,這類串謀其實是以我們刻意迴避、顯而易見的事情為中心。」

作者提到了恐懼與尷尬,兩種情境完全掏出人際關係中的刻意忽視或迴避,因為結果太可怕了,因為結局可能是尷尬到讓當事人無法承受。

結果就讓一件錯誤的事情繼續錯下去,甚至有可能,我們眼睜睜看著一件明明就在傷害人的事情繼續傷害下去。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6》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我們都具備好奇心,在我個人的工作領域體會到:人之所以對於病痛的原因不再好奇,是因為不願意承擔責任。

至於我們之所以在人際相處中失去好奇心,是因為試圖解決問題的慣性,某個層次,這是一種連當事人都察覺不到的傲慢。

李崇建老師的冰山心得讓我看到一種很奇特的細膩,對於一位男性輔導老師能夠養成這種耐性,很吸引我繼續深入。

「專注傾聽與好奇,是讓對方敘述的關鍵。當有人願意傾聽了,就有人願意說了。當有人理解如何好奇,溫暖與覺知就進來了。對他人傾聽與好奇,對自己也需要傾聽與好奇。」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7》 因為身體記得

「每個念頭,都有身體的根據地。」這就是一段你我都看得懂,卻又感覺似懂非懂的一段敘述,因為我們完全不瞭解身體的生物設定。

「『時間是治療傷痛的良藥』,其實完全不準。只要身體沒有忘記,你這個坎就永遠過不去,給你一百年時光都沒有用。」

因此重點不在時間的刻痕逐漸淡化,而是在我們和身體之間的和解,也在我們自己和自己之間的相認。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5》 這樣聚會最成功

回顧我之所以投入養生教育,有一個關鍵的因素來自願意改變的人,他們都意識到自己的脆弱和不足,我則因感動而寫下對這份工作的誓言。

你會對陌生人說出心裡面的真話嗎?其實成功的聚會可以充分展現這樣的力道,就在你對這樣的情節感到恐慌或不適的此刻,就是你該勇敢練習面對陌生的時候。

「和陌生人相處時,我們有一個短暫的機會可以重新調整個人的某種平衡,而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做的:在過去與未來的自己間找到平衡,在曾經的我們和即將成為的自己間找到平衡點。」

在投入養生教育的初期,這一段話可能會讓我思考許久,就在十多年的淬鍊和苦窯中,探索自己終於成為養生教育最後的章節。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4》 熟年力

作者戴科沃博士是熟齡研究先驅,終身投入長壽和熟齡的研究,他的論述幾乎顛覆了所有人對於老化的印象。

「新世代的熟齡男女認為,長壽不僅是享清福的時間,也是分享所得與所學的時機。」

我在閱讀這本書十年之後再次閱讀,感受有別於當初,這本書存在一種力量,督促我應該要多做點有意義的事。

就是作者在書上反覆提及的意義和典範,「從追求成就變成追尋意義」表達出《熟年力》這本書的中心思想。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3》 象與騎象人

既然大象是那隻不容易駕馭的自動化系統,屬於自制力的控制化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原來騎象人要能夠輕鬆駕馭大象還是需要時間的演練。

從是否願意謙卑學習和是否願意改掉壞習慣,我有機會一路觀察每個人身上大象與騎象人的對峙。

作者以愉悅感和滿足感成功詮釋了人類身上的幸福軌跡,嚴格說一旦無法釐清,可能就變成不幸福的路程。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2》 硬目標

感動就來自於第一個英文字首H,源自英文字Heartfelt,書本封底詮釋為「找到內心熱切的渴望」。

這個元素糾正了我的教學主軸,也引導我深入學員的內心世界,因為沒有了感動,不僅原地踏步,同時也浪費生命。

我真正領悟用心學習而不是用腦學習,也有賴這個字的啟發,和學員諮詢除了聽對方怎麼說,還要看到對方的眼神。

常說愛自己,也強調做自己,如何深入這兩種意境,感動正是那個最無形的力量,要設定破表的高目標,少了感動,要如何完成?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1》 睏世代

我所領悟的畫面一直都是一小群人試圖拯救全世界的人,而世界的很多小角落藏匿著隨時都在思考如何改變世界的人,事實證明他們所做的改變多半是摧毀。

簡單的道理橫豎都在上方,自然法則撼動不了,晝夜節律改變不了,生物設定冷落不了。

「家長能做的就是在睡眠與科技使用的習慣上以身作則,然後用身教加道德勸說提高孩子們從善如流的動機。」

把問題的根源不斷的抽絲剝繭,問題可能根本不在孩子身上,家長必須肩負起拯救孩子們甚至是子子孫孫的責任。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0》 你都沒在聽

割捨不掉的那支手上電腦,它是來豐富生活的?還是來降低生命品質的?

作者凱特墨菲詢問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到底有誰在聽你說話?」,結果迎來一片尷尬的沉默。

《非暴力溝通》作者盧森堡博士說得好:「愈是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就愈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張忠謀董事長說得更簡短有力:「懂得聽,聽得懂。」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9》 記得你是誰

「人要高瞻遠矚,應當走出生活裡的山谷與陰影,進入一望無際的高源,然後沉浸在那兒的陽光哩,讓靈魂翱翔,讓風吹拂頭髮,讓內心充滿偉大的夢想,讓生命、生活和蛻變的熱情恣意奔放。」

我在很早期的書上有一篇文章,標題為「每天都往高處走」,相信就是這本書送給我的靈感。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8》 先問,為什麼?

操控者和被操控者統治了世界,兩造之間之所以一拍即合,因為眼界落定的位置很接近。

「當操控變成常態,所有人都是輸家。」這句話多少陳述出地球人此刻對於世界末日的恐慌。

「驅動經濟發展的短視近利,其實正在摧毀所有人的健康。」這就是讓我很有感的認果為因現象,我們身處一個不知道原因的世界。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7》 動機,單純的力量

我的工作一直在處理做什麼和為什麼之間的游離,長期以來也都在不同的動機模式中探索,這本書是近年被我反覆閱讀求教頻率最高的書。

「人類有種內在驅力,渴望自動自發、為自己做決定、與他人產生關聯,當這股內在驅力得到釋放,人的成就更高,生活也更豐富。」

那種短時間之內看見明顯效果、長時間之後卻一敗塗地的事情,你見證了多少次?重點是你又從中體悟了哪些道理?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6》 小,是我故意的

這本書描繪了14個創業家的故事,不是分章節撰述,是依照主題的性質連結這些創業者的心理素質和企業經營特質。

身為閱讀者,我收到「起心動念」的關鍵性,營利和獲利的目的不是創業的首選,而是他們對於即將要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

聯想到為了獲利不擇手段的企業文化,想起一路拚上市以及併購其他公司的企圖,也想起為了賺錢而開店做生意的小市民。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5》 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

「如果你沒有精力為自己而活,那麼,你在這裡幹嘛?」

人生最關鍵的問題回到「自己」這麼簡單的一個名詞,是的,最簡單的名詞,卻顯現最困難的圖像。

我體會到,這是身為人的基本考題,自己是不是自己是我們一輩子要探索的題綱,這個提綱和你會不會憂鬱或罹患癌症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究竟你是健康的供應人,還是疾病的傳遞者?」,歐普拉所傳遞的訊息是「一旦身心靈完全合一,就能在世上發揮潛力。」

「一旦你停止學習,不再成長,還在潛意識中覺得你做夠了,沒啥新鮮事值得追求。那真要好好想想,你還在這幹嘛?」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4》 非暴力溝通

「觀察而不評論」是盧森堡博士構思非暴力溝通的妙招,沒有意外,這就是人際關係中最常見的糾紛源頭。

因為評論很有可能夾帶了主觀和情緒,很容易引起對方不悅,反而引發更強烈的情緒,這部分超越了深思熟慮,是一種修鍊。

在不置入評論的同時,陳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表達出自己的承擔和誠意,深信溝通不會有不圓滿的結果。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3》 少,但是更好

必須探討一個主題叫做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遠離病痛,那就必須很務實的進入身體之道,因為任何和醫療連結的思考和行為都會在某一刻吞噬掉你的信念。

目標很重要,如果你清楚人生不是只有錢和情,那是你已經領悟身為人存在服務他人的工作。

清楚人生奉獻的方向就不會被錢和情綁架,可以做出非常多的捨棄,時間就會用在對的地方,因為你有堅定的理由。

我並不強調錢和情完全不重要,而是在你清楚自己的用處和價值後,錢和情驚協助你分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而不是剝奪你的時間和精力。

Read More

《閱讀週記002》 第二座山

不想成為他人價值觀的附庸是我最初的動念,對於價值觀的明確定義則源自我和母親的生命觀點出現歧見,必須承認自己很不孝,因為我把母親那一套價值體系完全敲碎。

至於第二座山的定調,有太多故事可以講述,重點從自己對於身體之道的體悟開始,「責無旁貸」和「義無反顧」成為不時跑出來自我勉勵的成語。

有一段重要的心路歷程,一種說法是頻率,一種說法是差異,我所經歷的不歡喜或不同頻都是位於不同的山所看到的不同視野。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