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深
我所謂挖深,是你做得深,也體會得深,身體清理廢物的深度和你的體會同步,你走得夠深,身體的回應就夠深。
閱讀《幸福除垢學》「相信的開關」,可以理解如何將複雜的這一切道理簡單化,我們如何能做到在這麼多的專業知識中輕鬆通達身體的脈絡。
只要相信,相信進化,相信原始設定,相信生物時鐘,相信自然法則,相信生命力,相信食物的生命可以轉成我們的生命,相信身體對於自主運作的堅定不移。
透過紀律和身體互動,喜樂快速連結到信心,希望直接驅動對於旁人的關注,這是最純真的關愛,這是最真誠的利他行動。
沒有把是否從工作中賺到錢列在喜樂的因子中,把身外之物和喜樂相連結的結果,喜樂會變質,把利他行動和利己目的相連結的結果,喜樂是認知,駕馭了感受。
生命談因果,健康也是因果,不認同因果的人很容易否定自己,不認同自己的人絕對忽略了負面情緒的因果關係。
已經發生的都應該發生,生命的課題都在這一刻,方向是否偏了,路徑是否反了,態度是否差了,因果關係是否搞錯了。
細胞該分裂就分裂,細胞該死亡就會死亡,在大自然的邏輯中只有存在和不存在,只有回收和被回收,真有選擇的機會,每一個生命都會選擇讓自己和下一代活得更好更安全。
在自然界中沒有違逆自然的存在,只要人類號稱的聰明智慧不存在,地球會和諧,生命自有生存之道。
吃飯和時間之間有一條線,這一條線耽誤多少人的一生,不學習也不願意體驗斷食的人永遠被這一條線遙控著。
肚子餓和飽足感之間有一條線,這一條線牽動了內分泌的動線,牽動了情緒,牽動了脂肪的囤積。
健康和營養補給品之間有一條線,好比牛奶和補鈣之間有一條線,這一條線創造了可觀的商機,對於健康的貢獻則見仁見智。
問自己執著了哪一條線,時間到了就要吃?疫苗到了就該去打?生病了就該去找醫生?還是經痛就吃止痛藥?
吃熟食就好比要求身體做它本職以外的工作,如果每天清醒的十多個小時都在吃,身體將沒有機會處理它的本務,而且身體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我們是該好好深思這種狀況的嚴重性…
要進步就得經歷改變,要健康也得願意改變。 癌症不是絕症,一個超越過去所有恩怨情仇的起心動念,你不再是過去的你,你不再是動不動就生氣的你,也不再是動不動就生病的你…
當身體擁有了平衡的主控權,身體的主燃料原將是脂肪而不是葡萄糖,身體處理食物的重點是運用脂肪而不是儲存脂肪,身體的代謝動能是排出廢物而不是囤積廢物,身體經營內分泌…
人人都為飢餓而吃,人人都被飢餓綁架,超過八成的飢餓都是假訊息,都是食物的殘存效應,都是食物所延展的生化。 因為飢餓所以要吃,因為怕餓所以吃很多,結果因為吃很多而…
人人皆可為之謂之道,每個人都需要清除身體深層的廢物,每個人都需要培養積極主動的紀律,每個人都需要練習把主控權還給身體,這裡所謂的每個人就包括了癌症病人和糖尿病病…
我們活著,我們想要好好活著,我們需要有好好活著的態度,這個態度則連結到食物的本質,也連結到細菌的本分,因為食物認真活著,因為食物的生命可以延續生命,細菌也肩負著…
不是你多麼養生,不是你多麼懂營養,也不是你多麼重視運動。 如果你堅持不深究生食和熟食之間的差異,你的頑固自然連結到你和熟食之間無法分割的關係,進而連結到你被食物…
所有人一致的說詞,就是忙,而忙的背後就是價值順序的錯亂,工作很重要,應酬很必要,賺錢很要緊,吃飯皇帝大,身體的感受則從來都不重要。 身體有立場,身體有感受,身體…
健康有一個視窗,通常被大大忽視,我們因為缺乏這樣的視窗而遠離健康,我們因為不會透過這個視窗自我檢視而失去健康。 就在被告知罹患重症的時候,一群缺乏這個視窗的人聚…
脂肪持久不被提存,持續進行儲存而擠壓,持續固化而出現壞死,好比預備太多庫存的原物料,好比預估錯誤而大量堆積在倉庫的原料。 對於確診罹患重症的人來說,這些屬於超過…
食物不缺,食物好吃,吃是一種享受,期待吃是無窮的美好,這些描述都由熟食所把持,我們愛吃,我們打從心裡拒絕少吃的提醒。 算算看,每天清醒的十多個小時中,我們花多少…
發酵是生命,發酵提供生命,發酵也可以縮減生命,前進或後退,提升或落後,延續生命或折損生命,都在面對食物的一念之間。 發酵進行著,發酵存在於生命體內,發酵趨動生命…
回到我們和食物親密接觸的片刻,生食入肚之後,我們懂得節制,熟食進駐後,我們欲罷不能,問題從哪發生質變的? 記得我們把責任推給細菌的所有劇本吧?應該也記得把責任推…
那種理所當然的飢餓感其實並非屬於身體的真實需求,那種對於食物的想像和渴望也都不是身體實質的慾望,真的沒有言過其實,你只要好好回想吃過這些美食之後的感受就會理解,…
身體沒有太過複雜的要求,回歸自然是大方向,順應晝夜節律是大原則,精簡食物是重大學分。 老天爺在人體內安置了「物以稀為貴」的程式,提醒我們食物取得不易,要求我們要…
孩子不想吃飯有錯嗎?有沒有一種可能,孩子沒食慾根本就是身體最直覺的訊息?孩子的身體還沒有被食物汙染,孩子身上的脂肪組織還沒有擴大到干預內分泌平衡,從孩子身上所發…
身體在不得已必須往外拓展體積之前,會把多出來的脂肪往腹腔的內臟外圍堆放,腸道、子宮、腎臟、肝臟、胰臟都被脂肪所覆蓋。回想一下身體的初衷,當初如此設定保存食物程式…
你的身體被食物駭了,好比病毒控制了電腦程式,精緻食物的殘存效應深入身體的內分泌和神經傳導,意外拉高胰島素,也意外強化了對於食物和飽足的需求。 每天吃三餐最可議論…
為何病永遠都治不好,原因是聚焦錯誤,是處置的方向和點都不對,從來沒有前輩提醒我們應該在生活作息中革除所有身上的毒垢,從我們被告知早餐很重要到身體需要食物補給的觀…
我們缺乏腸道思維,因為我們缺少菌相觀念,因為我們始終沒有把健康核心在腸道的觀念建立起來,因為我們不知道益生菌在幫我們紓解壓力,因為我們從未認真思考每天所吃的食物…
聽懂少吃的必要,知道斷食的重要,多數人的想法作法都是循序漸進,先從減少一餐開始,我個人則鼓勵一步到位,讓身體快速體驗最適切的頻率,讓腸道快速回到最佳狀態。
我把支撐情境的力量看成一種鬥志,一旦生命拼圖完整,鬥志無關年記,90歲還有鬥志的藝術家不少。
請接受我如此自嘲,也許難搞也是鬥志的一種型態,或許難搞才是老人家繼續能做出貢獻的一種形象。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勉勵自己在邁向隨心所欲的這些年,繼續能維持在創作情境內的強烈鬥志。
回顧我之所以投入養生教育,有一個關鍵的因素來自願意改變的人,他們都意識到自己的脆弱和不足,我則因感動而寫下對這份工作的誓言。
你會對陌生人說出心裡面的真話嗎?其實成功的聚會可以充分展現這樣的力道,就在你對這樣的情節感到恐慌或不適的此刻,就是你該勇敢練習面對陌生的時候。
「和陌生人相處時,我們有一個短暫的機會可以重新調整個人的某種平衡,而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做的:在過去與未來的自己間找到平衡,在曾經的我們和即將成為的自己間找到平衡點。」
在投入養生教育的初期,這一段話可能會讓我思考許久,就在十多年的淬鍊和苦窯中,探索自己終於成為養生教育最後的章節。
健康是自己的事?還是醫生的事?
根據每個人有知識以來的記憶,醫生具備健康諮詢的專業形象,醫生也在我們失去健康的時候提供康復的解方。
問健康委託給醫生的個案「健康是誰的事」,他們口徑一致回答「自己的事」,重點是「健康到底是哪件事」,從來都沒有結論。
作者戴科沃博士是熟齡研究先驅,終身投入長壽和熟齡的研究,他的論述幾乎顛覆了所有人對於老化的印象。
「新世代的熟齡男女認為,長壽不僅是享清福的時間,也是分享所得與所學的時機。」
我在閱讀這本書十年之後再次閱讀,感受有別於當初,這本書存在一種力量,督促我應該要多做點有意義的事。
就是作者在書上反覆提及的意義和典範,「從追求成就變成追尋意義」表達出《熟年力》這本書的中心思想。
被食物控制聽起來很沒骨氣,其實這無關你是誰,是習慣造就了現在的你,如果我們都看懂真相,也願意接受身體不具備主導權的事實,事情就有轉圜的餘地。 「被動」是這種飲食…
探索身體必須具備一種態度,是很誠意的去貼近身體的奧妙,很虛心的去接受身體的領導,不用試圖解出所有身體裡面的運作邏輯,也不是試圖去操控身體的原始設定,不是讓身體轉…
吃的行為和吃的頻率都是生活點滴,我們司空見慣,從來不覺得這是問題所在,我們不知道這麼熟悉的生活作息居然暗藏著威脅生命的習慣。 所以你是你,思考是思考,慾念是慾念…
為何現代人充斥著睡眠問題,問題的源頭還是吃太多,因為吃太多而導致腸道環境不佳,因為菌相不佳而導致菌腦腸軸的平衡進入負向的傳輸,因為脂肪囤積過當而導致發炎訊息干擾…
不是百分百,也幾乎是九成以上的所有慢性疾病症候,都和高胰島素血症相關,在眾多的不確定性中,似乎可以指向一個確定的方位。 在疾病的定調和輕微症候的區隔中,高胰島素…
從翻轉癌症的人身上看到認錯的威力,我也從願意承認錯誤的態度中看見健康的氣色,在所有令人感動的個案中,最艱困的關卡都來自環境中的價值信念,呈現的就是家人的干擾,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