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之言與行之309>
跟身體說:「我知道你很辛苦,我知道我的念頭和習慣讓你負擔沉重,從明天起,我放你七天假,讓你好好休息,我承諾七天不打擾你。」 這是我所領悟的態度,是大眾最需要的養…
跟身體說:「我知道你很辛苦,我知道我的念頭和習慣讓你負擔沉重,從明天起,我放你七天假,讓你好好休息,我承諾七天不打擾你。」 這是我所領悟的態度,是大眾最需要的養…
如果愛與信任是必修的學分,愛自己與信任自己是否才是必修的基礎? 很難想像不愛自己的人要如何愛別人,也很難理解不信任自己的人要如何信任別人,而愛自己的身體和信任自…
「被動」是熟食文化所營造的態度,身體被動去處理食物,也被動去擱置廢物的清運,最後發展到我們都被動選擇食物,是食物在挑選我們,是食物勾引我們,是食物營造出身體內充…
從益生菌到酵素,再發展到對於斷食的深化,這是個人所見證的能量淨化階段,真正體會都從身體的回饋而來,身體在每一階段所釋放的訊息層級不同,就這樣一步一腳印進階到今天…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
作者在還俗之後結婚,他回顧與妻子的一次爭執,妻子提醒「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也許現在是使用它的好時機?」,作者回答「不對,我現在用的是不同箴言…妳可能錯了。」。
又是一次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又是一種學習和執行之間的落差,又是一回複雜和簡單之間的取捨。
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們都在最關鍵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為何人類無從深究甚至解決癌症的發生,因為光是同一屋簷下的兩個人都無從解決,這個議題可以濃縮到一個人的修行面向,也可以放大至人類無從善後的重症趨勢。
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有無法解決的結果,就是癌症時鐘繼續下探,罹患癌症的人數繼續增加。
這依然是人類的修行議題,依然是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
回到生活面,看到沒?又有人發飆了,又有人不爽了,又有人拍桌怒罵了,又有人拂袖而去了。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被我從書架上挑起,完全不假思考,因為原文書名和翻譯名稱一致,情緒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我探索的方向。
這本書稱不上很好閱讀,有些章節甚至會讓一般讀者讀起來感覺吃力,我主觀認為這是一本把情緒和病痛之間的關係描述得最精闢的著作。
臨床經驗不致於有實力串接情緒和發病之間的關係,加拿大這位醫師作家的細膩程度,一般醫生難望其項背。
嘉柏麥特是他的大名,他的言論值得被廣泛關注,他的作品值得推廣給有心要理解養生方向的讀者。
間歇性斷食這堂課表面上是身的歷練,其實還有更深層進入心的體悟,表面上是身體意識的復甦,實際上則是心靈層次的感悟,沒有比從自律發展到自信更能詮釋和身體互動所延展的…
幾百年了,熟食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人體內日間與夜間的代謝動能逐漸在調整。白天吃與夜晚不吃之間還是維繫著穩定的平衡,可是變動和干擾因素確實存在,食物過度加工是一,…
食物的本質是生命,我們真有必要好好檢視手邊的補給品或用品,有多少是有生命的,又有多少比例早已遠離生命的實質。 營養素不代表是生命,食物酵素才是,微生物世界才是。
罹患人數越多的疾病就表示越多人存在不自覺的偏差行為,最有可能的是觀念上和認知上的集體偏見,這些觀點的執著早已是生活上根深蒂固的習慣,而最讓人對病因捉不著頭緒的卻…
確認吃與不吃早已失衡,我們必須進行減少吃熟食次數和食量,進入間歇性斷食的範疇,把打擾身體的機率降到最低,好讓內分泌回歸內分泌,免疫回歸免疫,食物回歸食物,消化回…
我們的身體可以處理熟食,必須是微量的熟食,是理性控制範圍內的熟食,不能是反過來要吞噬身體意識的熟食,也不應是鋪天蓋地掌控思考和情緒的熟食。 再複習一次,吃三餐而…
視窗不轉移就不可能清楚看到長期的缺失,把視窗轉向對準自己的身體,對準逐漸在放棄天賦的下視丘,對準已經失衡多時的內分泌,對準混亂的生活習慣,對準被熟食掌控的大腦,…
先有自律,後有自信,這兩者正是癌症罹患者或潛在罹患者最缺乏的心理素質,我們都有孤獨面對自己的時刻,努力和自己深度對話,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自己願意承受也願意努力承…
很多人終身為同一個老闆服務,可能將近40年的生命精華都奉獻給自己所熱愛的工作和企業,結果在即將退休的年紀被公司解雇,可能宣稱不適任,可能公司在精打細算之後發現解…
我們在孩子面前示範對立的情緒,我們在孩子面前上演算計的橋段,我們的工作或許美其名管理集中營,實質上是終結善良性命的劊子手。請不要在醫療的領空中高舉健康的大旗,所有疾病的處置和善後都屬於人類遠離身體世界後的環境元素,圍牆是我們蓋的,火是我們點的。
養生一旦背離了身體的思考就很容易偏離正軌,我們生活在一個大部分元素都遠離大自然的環境中,在養生的大方向之前,最大的阻撓居然是態度,導致我們失去健康的居然是隨身攜帶了一個大桶子。
「利他主義(Altruism)」成為專有名詞誠屬必然,這是人類的覺悟紀錄,這是哲學論述為人性指引光明的去處。
在我吸收「利他主義」的第一時間,前方還大剌剌出現一個「有效的(Effective)」字樣,花了不短的時間徹底明瞭這兩個字共同存在的意義。
這就是我所觀察到的學習態度,學和做處於完全不一樣的高度,做中學和只學而不做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局面。
我們都懂利他,也都願意利他,可是真正的現實是沒有利他的能力,真正的障礙是利他只是概念,不是全力以赴的境界。
沉默是一種行動,沉默具備龐大的力量,這就是這本書不斷在提醒我們的部分,要繞過房間裡面的大象需要集結集體的默契。
「沉默的串謀,並非圍繞著我們不小心忽略的、大體上難以察覺的事情,相反的,這類串謀其實是以我們刻意迴避、顯而易見的事情為中心。」
作者提到了恐懼與尷尬,兩種情境完全掏出人際關係中的刻意忽視或迴避,因為結果太可怕了,因為結局可能是尷尬到讓當事人無法承受。
結果就讓一件錯誤的事情繼續錯下去,甚至有可能,我們眼睜睜看著一件明明就在傷害人的事情繼續傷害下去。
傳統這個名詞表面上有接近保守的意境,而保守則有不能改變的壓力,代表一種不能做自己的環境,這是一種違逆生命價值的風氣,這是一種有很多人從來都不知道為自己而活的悲慘世界。
有一種劇情是這樣上演的,某人的身體出現狀況時,周遭好友快速下達就醫的指令,當醫療的指導方針出爐後,所有人口徑一致的鼓吹儘快配合,不是動手術割除就是進入化學療程。看到的幾乎都是清一色失敗主義的爛戲,因為器官被割掉的不是你,接受化學藥物荼毒的也不是你,好朋友的確是真心關懷,問題是大家總是搞錯了方向。
恐懼多了,勇氣就少了;負面思考多了,正向的期望也就消失了;信心不見了,想要透過改變而獲得幸福美好的動念也就直接否定了。
擁抱陌生可以鍛鍊正向的勇氣,勇於說出心中的意見看法可以放大自己看到世界的景觀,這些和健康看似毫無關係,卻是大大有關。
恐懼是這樣形成的,不安是這樣發生的,災難是這樣形成的,悲劇是這樣發生的。
何以是莫名的恐懼感,因為理所當然,因為不求甚解,因為沒有人願意負責,也沒有人願意深究責任的歸屬。
當不好的結果發生,就到處卸責,就找人承擔責任,責任只有在結果不如預期的時後才是檯面上的議題。
這是我們的世界,是你我熟悉的世界,也是我們一起造就的世界。
我們都具備好奇心,在我個人的工作領域體會到:人之所以對於病痛的原因不再好奇,是因為不願意承擔責任。
至於我們之所以在人際相處中失去好奇心,是因為試圖解決問題的慣性,某個層次,這是一種連當事人都察覺不到的傲慢。
李崇建老師的冰山心得讓我看到一種很奇特的細膩,對於一位男性輔導老師能夠養成這種耐性,很吸引我繼續深入。
「專注傾聽與好奇,是讓對方敘述的關鍵。當有人願意傾聽了,就有人願意說了。當有人理解如何好奇,溫暖與覺知就進來了。對他人傾聽與好奇,對自己也需要傾聽與好奇。」
「每個念頭,都有身體的根據地。」這就是一段你我都看得懂,卻又感覺似懂非懂的一段敘述,因為我們完全不瞭解身體的生物設定。
「『時間是治療傷痛的良藥』,其實完全不準。只要身體沒有忘記,你這個坎就永遠過不去,給你一百年時光都沒有用。」
因此重點不在時間的刻痕逐漸淡化,而是在我們和身體之間的和解,也在我們自己和自己之間的相認。
說實話,良心話,你不能沒招,必須經過審慎的思辨之後,確定自己必須有能力出招。
坐在醫生面前,聽他指示接下來該如何存活,那是沒招;坐在餐桌前看著手上的藥丸,分辨飯前飯後,那是沒招;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想著自己剩下多少日子可以活,那是沒招;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廣告的特效藥,想著自己有沒有機會靠這一顆翻身,那是沒招;坐在一群三姑六婆中間,聽著她們細數哪幾位名醫的門診多麼難掛到號,那也是沒招。
曾經一度扮演到外地求學的遊子,對於回家曾經高度的渴望,如今看著人類使盡洪荒之力在毀滅世界,即使這是每個人的生命課題,卻早已擴大成為人類存亡的問題,問題的根源正是集體否定本我的存在。
相信自己的人一旦接受斷食,他們不僅執行率高,成功率也高。
想幫助這些人,必須發掘出他們,找到他們,然後協助他們,因為斷食會讓一個人徹底脫胎換骨。
也有人不解為何要持續開斷食的課程,既然斷食的動機在有自信而且願意嘗試的人身上,課程就是和這些人連結的機會。
課程的重點就是把學習者的動機勾引出來,連結到遠離病痛的終極目標,他們都是先清楚目標,接著確立動機已經成形。
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分類,把學生分等級,網路上充斥著特殊病患的飲食方式,這些教材的發明者出現嚴重的動機錯置,他們忽略身體的一致性。
最常見的分類其實是腦袋的意圖和身體的能耐,分盤飲食的作法就是用腦袋去解決胰島素升高的狀況,它們忽視了身體調降胰島素的能耐。
真正問題的根源不在吃什麼和怎麼吃,在吃,因為你只要吃,胰島素就上升,你只要不吃,胰島素就不升。
我們必須從身體的思考邏輯去執行,順從身體的能耐是養生的大方向,關鍵在不吃的時間延續,不是胰島素上升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