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0》 圍牆

我們在孩子面前示範對立的情緒,我們在孩子面前上演算計的橋段,我們的工作或許美其名管理集中營,實質上是終結善良性命的劊子手。請不要在醫療的領空中高舉健康的大旗,所有疾病的處置和善後都屬於人類遠離身體世界後的環境元素,圍牆是我們蓋的,火是我們點的。

Read More

鄭董

你是來買酵素的,還是前來改變人生的?

你是前來學習斷食的,還是前來提升生命品質的?

還沒聽過鄭董談他的發酵人生,千萬先認真體驗斷食,兩相對應,會有火花,會有說不完的感動。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69》 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Altruism)」成為專有名詞誠屬必然,這是人類的覺悟紀錄,這是哲學論述為人性指引光明的去處。

在我吸收「利他主義」的第一時間,前方還大剌剌出現一個「有效的(Effective)」字樣,花了不短的時間徹底明瞭這兩個字共同存在的意義。

這就是我所觀察到的學習態度,學和做處於完全不一樣的高度,做中學和只學而不做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局面。

我們都懂利他,也都願意利他,可是真正的現實是沒有利他的能力,真正的障礙是利他只是概念,不是全力以赴的境界。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8》 房間裡的大象

沉默是一種行動,沉默具備龐大的力量,這就是這本書不斷在提醒我們的部分,要繞過房間裡面的大象需要集結集體的默契。

「沉默的串謀,並非圍繞著我們不小心忽略的、大體上難以察覺的事情,相反的,這類串謀其實是以我們刻意迴避、顯而易見的事情為中心。」

作者提到了恐懼與尷尬,兩種情境完全掏出人際關係中的刻意忽視或迴避,因為結果太可怕了,因為結局可能是尷尬到讓當事人無法承受。

結果就讓一件錯誤的事情繼續錯下去,甚至有可能,我們眼睜睜看著一件明明就在傷害人的事情繼續傷害下去。

Read More

命定

鑽研身體之道多年,要學的還很多,要讀的書還很多,至少我寫出我應該要寫的,至少很多重要的體會都已經寫在書上。

如果我繼續寫,那是成長,那是責任,那可能又是階段性的紀錄。

學生時代我讀書,可是不快樂,進入老年之後,努力為自己定義快樂,在我的圖像中,快樂和健康已經是同一件事。

成為愛讀書的老人是一種生命層級,我為自己閱讀,也為我的學生閱讀,真相是為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而閱讀。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07》 失敗主義(下)

有一種劇情是這樣上演的,某人的身體出現狀況時,周遭好友快速下達就醫的指令,當醫療的指導方針出爐後,所有人口徑一致的鼓吹儘快配合,不是動手術割除就是進入化學療程。看到的幾乎都是清一色失敗主義的爛戲,因為器官被割掉的不是你,接受化學藥物荼毒的也不是你,好朋友的確是真心關懷,問題是大家總是搞錯了方向。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06》 陌生

恐懼多了,勇氣就少了;負面思考多了,正向的期望也就消失了;信心不見了,想要透過改變而獲得幸福美好的動念也就直接否定了。

擁抱陌生可以鍛鍊正向的勇氣,勇於說出心中的意見看法可以放大自己看到世界的景觀,這些和健康看似毫無關係,卻是大大有關。

Read More

心願

自律養生的列車一直往前行,認同斷食的人越來越多,加入自律養生列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上週在蔡醫師的直播中強調「斷食是療癒,不是飢餓」,發表會上補上「斷食不是選擇,是覺悟」,不是要不要,不是需要不需要,是必須要。

當然,還是會有人選擇不要,還是會有人決定不要,我總是覺得他們拒絕的不是斷食,是自己。

走進來的就知,走得越深入越能領悟身體的奧妙,門裡門外兩個不同的世界,不願意推開門來探詢,真的很可惜。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68》 那個莫名的恐懼感

恐懼是這樣形成的,不安是這樣發生的,災難是這樣形成的,悲劇是這樣發生的。

何以是莫名的恐懼感,因為理所當然,因為不求甚解,因為沒有人願意負責,也沒有人願意深究責任的歸屬。

當不好的結果發生,就到處卸責,就找人承擔責任,責任只有在結果不如預期的時後才是檯面上的議題。

這是我們的世界,是你我熟悉的世界,也是我們一起造就的世界。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6》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我們都具備好奇心,在我個人的工作領域體會到:人之所以對於病痛的原因不再好奇,是因為不願意承擔責任。

至於我們之所以在人際相處中失去好奇心,是因為試圖解決問題的慣性,某個層次,這是一種連當事人都察覺不到的傲慢。

李崇建老師的冰山心得讓我看到一種很奇特的細膩,對於一位男性輔導老師能夠養成這種耐性,很吸引我繼續深入。

「專注傾聽與好奇,是讓對方敘述的關鍵。當有人願意傾聽了,就有人願意說了。當有人理解如何好奇,溫暖與覺知就進來了。對他人傾聽與好奇,對自己也需要傾聽與好奇。」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7》 因為身體記得

「每個念頭,都有身體的根據地。」這就是一段你我都看得懂,卻又感覺似懂非懂的一段敘述,因為我們完全不瞭解身體的生物設定。

「『時間是治療傷痛的良藥』,其實完全不準。只要身體沒有忘記,你這個坎就永遠過不去,給你一百年時光都沒有用。」

因此重點不在時間的刻痕逐漸淡化,而是在我們和身體之間的和解,也在我們自己和自己之間的相認。

Read More

身體視角

腦袋很專業,不代表身體出現健康的走向,這是我觀察市場上的專家所獲致的結論。

不如,讓專業成為專業,讓專業的身體演出專業的實力,讓專業的視角擊破專業的論調。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05》 出招

說實話,良心話,你不能沒招,必須經過審慎的思辨之後,確定自己必須有能力出招。

坐在醫生面前,聽他指示接下來該如何存活,那是沒招;坐在餐桌前看著手上的藥丸,分辨飯前飯後,那是沒招;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想著自己剩下多少日子可以活,那是沒招;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廣告的特效藥,想著自己有沒有機會靠這一顆翻身,那是沒招;坐在一群三姑六婆中間,聽著她們細數哪幾位名醫的門診多麼難掛到號,那也是沒招。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67》 斷食的藍海

相信自己的人一旦接受斷食,他們不僅執行率高,成功率也高。

想幫助這些人,必須發掘出他們,找到他們,然後協助他們,因為斷食會讓一個人徹底脫胎換骨。

也有人不解為何要持續開斷食的課程,既然斷食的動機在有自信而且願意嘗試的人身上,課程就是和這些人連結的機會。

課程的重點就是把學習者的動機勾引出來,連結到遠離病痛的終極目標,他們都是先清楚目標,接著確立動機已經成形。

Read More

給動機勝過教專業知識

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分類,把學生分等級,網路上充斥著特殊病患的飲食方式,這些教材的發明者出現嚴重的動機錯置,他們忽略身體的一致性。

最常見的分類其實是腦袋的意圖和身體的能耐,分盤飲食的作法就是用腦袋去解決胰島素升高的狀況,它們忽視了身體調降胰島素的能耐。

真正問題的根源不在吃什麼和怎麼吃,在吃,因為你只要吃,胰島素就上升,你只要不吃,胰島素就不升。

我們必須從身體的思考邏輯去執行,順從身體的能耐是養生的大方向,關鍵在不吃的時間延續,不是胰島素上升的幅度。

Read More

挖深

我所謂挖深,是你做得深,也體會得深,身體清理廢物的深度和你的體會同步,你走得夠深,身體的回應就夠深。

閱讀《幸福除垢學》「相信的開關」,可以理解如何將複雜的這一切道理簡單化,我們如何能做到在這麼多的專業知識中輕鬆通達身體的脈絡。

只要相信,相信進化,相信原始設定,相信生物時鐘,相信自然法則,相信生命力,相信食物的生命可以轉成我們的生命,相信身體對於自主運作的堅定不移。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03》 喜悅點

透過紀律和身體互動,喜樂快速連結到信心,希望直接驅動對於旁人的關注,這是最純真的關愛,這是最真誠的利他行動。

沒有把是否從工作中賺到錢列在喜樂的因子中,把身外之物和喜樂相連結的結果,喜樂會變質,把利他行動和利己目的相連結的結果,喜樂是認知,駕馭了感受。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02》 償還

生命談因果,健康也是因果,不認同因果的人很容易否定自己,不認同自己的人絕對忽略了負面情緒的因果關係。

已經發生的都應該發生,生命的課題都在這一刻,方向是否偏了,路徑是否反了,態度是否差了,因果關係是否搞錯了。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66》 要命的那條線

吃飯和時間之間有一條線,這一條線耽誤多少人的一生,不學習也不願意體驗斷食的人永遠被這一條線遙控著。

肚子餓和飽足感之間有一條線,這一條線牽動了內分泌的動線,牽動了情緒,牽動了脂肪的囤積。

健康和營養補給品之間有一條線,好比牛奶和補鈣之間有一條線,這一條線創造了可觀的商機,對於健康的貢獻則見仁見智。

問自己執著了哪一條線,時間到了就要吃?疫苗到了就該去打?生病了就該去找醫生?還是經痛就吃止痛藥?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