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5》 身體的生存法則

法則所監控的是人類的心念,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貪嗔癡慢疑」,所有人類身上的病痛都從貪婪出發,承認貪婪後,有必要進一步看到貪婪所遺留下來的後患。

心念或說心性,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或狀態,除了貪,嗔對於健康的破壞力被廣泛討論,人最難破解的情緒關就分佈在包括嗔在內的癡、慢和疑之中。

必須更白話的說明,法則隨時都在監控我們的情緒表現,每一次的不滿都被監控,每一次的委屈都被記錄,每一次的怒火都留下證據。

擁有人身就有行使良善的任務,成為人就必須展現慈悲本性,人與人之間的所有負面對立都是健康修行的考題,心性的大方向就是把寬恕做到極致。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4》 因為相信

相信陪伴我一直深化斷食,一路上不斷推倒所有醫療的不實言論,我對於身體的相信終於擴大到全然,歸功於進化,也感恩造物主的巧奪天工。

不論是長出了什麼,或發展出什麼樣的異常,對於身體的因應處置,我深信不疑,來自於違逆本然的思緒和情緒反應,也來自於違逆自然的生活作息。

身體很有誠意的提醒要改變,除了把自己放很大的念頭要改,對價的思維要改,動不動就委屈或動怒的習性都要改。

負面情緒串聯毒垢和脂肪,恐懼和擔憂植入更多的複雜因子,憤怒和憎恨固化了早以糾結在一塊的組織,最終難以善後。

因為相信身體,我領悟了所有身體異常發生的軌跡,盤根錯覺的不滿和不服不斷強化不利於健康的發展,根本解方就是放下怨懟和怒火,不單是要寬恕對方,更要放過自己。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3》 那一刻 我心痛

把「不認識身體所以恐懼」放大再放大,仔細的觀察每一位被慢性病折磨好些年的人,是誰讓他們不認識身體了?是誰導致他們身上只剩下恐懼的充填了?

再度想起那一隻被主人狠狠砍死、每天生一顆金蛋的鵝,主人因短視近利而滅絕了永續擁抱金蛋的人生,想起每一位決定靠藥物控制病情的起心動念,這種兩造都短視近利的糾纏是不是無知和無情的糾結?

身體就好比會生金蛋的鵝,自癒力就是金蛋,醫療思維無視自癒力的存在,他們看不到這一條早已鋪好的道路,透過專業的傲慢凌遲病人的身體。

我很熟悉他們的笑顏,那種笑很無助,那種笑好為難,我知道他們的笑都已失真,不忍心斥責他們,也不應訓斥他們。

這種情境合乎生物設定嗎?這樣的局面是最高等生物應有的呈現嗎?我看著完全笑不出來的她,好心痛,好難過。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2》 揮別阿蒙

走在和身體充分合作的道路中,不時驚覺身體在吶喊,身體透過最細緻的傳導提示需求,平時輕聲呢喃,必要時才重重一擊。

聽不到很正常,不知道習以為常,可是身體的聲音一直都在,身體的訊息從來沒有停過。

好比腸道的細菌和免疫細胞之間的輕聲細語,好比細胞粒線體和腸道細菌之間的遠距傳輸,就好比心臟的跳動可以近距離放大成敲鼓聲。

我們都被環境耽誤,那些吃藥打疫苗的呼聲從未消失過,這是最嚴苛的現實,我們一直在退步,我們一直在退化,我們快要被大自然放棄了。

身體的聲音表示隨時都是復甦的時機,隨時也都可以是逆轉的開始,至少要對自己宣示,承諾先放下屠刀。

讓人刮目相看之前,必須先「士別三日」,揮別從前不知進步為何物的自己,那種感覺有多棒,那真要自己經歷過才知。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1》 暴怒之後

修養、修鍊、修行,這三個名詞都無關他人,一律回到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就好比來的時候和離開的時候,就是獨自一個人。

當你遷怒於他人的時候,不想自己的責任,也該想到身體的承受,不去想對他人的傷害,也該想到對自己的傷害。

遷怒記錄了不成熟的人品,從習慣遷怒到巧妙釋放情緒就是修掉不成熟的路徑,每每聽聞長壽的人,能想到的是他應該從小就學會不遷怒。

如果我們要組成一個號稱會養生的團體,必須看不到勾心鬥角,也看不到既得利益,聽到滿堂的笑聲之前,先確認讓動怒的習性完全絕跡。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0》 心在聽

斷食這堂課牽涉到身體每一個細胞的生命延續,細胞各有其自主生命力,研習生理的醫學生最難進入的是細胞的心理層面,也就是細胞的靈性。

醫療系統之所以和真相背道而馳,因為都由醫生的大腦下指令,因為醫生的大腦有專業知識,可是療癒的關鍵不在知道,在心到。

心的感受和大腦的感知之所以不同在此,心是靈性的領空,知是大腦的領域,攸關全身細胞的公共事務不應只是知的領域,必須是心的領空。

坐在講堂內的學員多半是只用大腦學習的,偶而會有用心聽課的,會持續前來上課學習都根據心的意向前來,聽大腦意見的都不會再進入教室。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9》 活在此刻 放眼未來

你這一刻所忙碌的事情和十年後有關嗎?你這一刻為健康所做的所有努力可以連結到十年後的健康嗎?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甚至完全沒有任何證據支撐你理解這個提問,那麼最誠摯的建議是改變,也就是終止現在的忙碌。

在人生旅途中換工作是常態,換工作是一種很熟悉的改變,換男友或女友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很快適應的改變,可是改變飢餓感和飽足感的輪迴卻讓很多人裹足不前。

我的責任是告訴有緣人改變飲食頻率對生命品質和長度的影響,健康無病痛的未來是多少人看不到的畫面,有些人甚至拒絕看到。

當你決定開始服用慢性病藥物的時候,那個健康無病痛的未來圖像便開始模糊,藥與病的連結不是治病,是致病,醫生和你的關係不是有效的治療,是沒完沒了的治療。

現在和未來那一條線緊緊相連著,現在做對選擇,未來引領現在,現在做該做的事,未來將看到該看到的局面。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8》 必要的忽視

既然大夥都甘願忽視真正的病根,最該忽視的卻被告知要緊緊的抓住,那無所不量測的無聊行為就不能忽視?那無所不干擾的有病認知就不能捨棄?

無法接受我說法我都理解,因為大夥戴著看不到真相的眼鏡,療癒的真相在身體裡面,「最偉大的醫生是大自然、時間和耐心」。

健康就是請這三位偉大的醫生現形,你所做的每一件養生行動都得呼應這三位醫生的角色,而不是那些沒有意義的數字,也不是那些無聊的量測。

如果身上有被醫療鎖定的那種物質的存在,一定要學習在生活中忽視它的存在,去放假,去放鬆,去看世界的樣貌,去享受地球的美景。

不要關注它,不需要留意它,不用動不動就要檢查它有沒有走樣,你越是關注它,它越是想回應你的關注。

不要生氣,不要記仇,不要擔心生命快要終了,因為生命本來就會終了,人生是前來修寬恕,人生是前來研修必要的忽視。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7》 怎麼就對自己的不善良無感了

醫療壯大原本不是什麼壞事,可是夜郎自大就不是好事,忘了謙卑和良善就不是好事,一個人的意見永遠是對的就不會是好事。

看到化療的研發,看到疫苗的粗製濫造,看到器官摘除手術的氾濫,如果你同步也看到醫美產業的興盛,你真正看到的是什麼?

有一種現象,我稱之盲目的承受,民眾多半不從病人的承受思考事情的本質,器官切除之後續是一種,藥物副作用的盤根錯絕交互是一種,留在長期仰賴藥物者身上的恐懼不安是一種。

為何形容成盲目,因為無從選擇,只剩下盲從,因為所有的聲音都鼓吹接受醫療處置,不打算接受的人連拒絕醫療的勇氣都找不到。

人為何恐懼,因為有人恐嚇,因為有事件恐嚇,因為環境讓他不安,走進醫療環境之後開始不安,長期面對不會好的處方更加不安。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6》 你得親自領受引發疾病的那些情緒反應

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健康的人都有被情緒侵犯的破口,人生的考題無所不在,生命考題通常也是情緒的考題。

不少人因為人設而過不了情緒關,放不下身段是高門檻的障礙,換一種說法是臣服,當你把脆弱交出去之後才是海闊天空。

把導致生病的情緒因子探索到相當程度,接下來的考題就是追蹤自己身上負面情緒的位置,由於和身體的互動很深,這一階段的練習很順利的過關。

我的心得是不要和自己的生命豪賭,修煉情緒是重要的工程,感受情緒更是必要的經歷,知道它出現了,就將它徹底釋放。

如果情緒來自特定的對象,必須果決的變動環境或是隔離情緒源,我鼓勵必要的分手,因為雙方都好好活著比持續傷害彼此來得有意義多。

Read More

壓力很無形,任何導致無法放鬆的都形成壓力,源頭是壓力,結果是更多壓力,意思是當你無從辨識壓力的存在,壓力就會被時間放大。

睡眠的時候,身體關掉壓力荷爾蒙的開關,刺激焦慮的正腎上腺素不再釋放,身體逐漸進入癱瘓的狀態,這件事暗示鬆會讓我們長壽。

清醒的時候不放鬆導致睡眠也無法放鬆,現代人的健康問題源自太多干擾放鬆的因子,永遠急著解決,永遠解決不了。

斷食送給我的智慧就是做該做的事,不急也不躁進,等待時機,該來的就會來,該到的就會到。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5》 底層邏輯

熟悉自律養生教學的中心思想,然後有幸經歷《底層邏輯》的文字洗禮,你對照傳統醫療,同時回顧自己從斷食中所獲得的啟發,赫然發現自律養生所分享的就是養生的底層邏輯。

缺乏演練的底層邏輯不免生疏,可是不少願意打開養生底層邏輯的人被家人把門強力關閉,勒令不准再吸收不被上層邏輯接受的不存在的邏輯。

認同「斷捨離」就會認同「精準主義」,也就是所謂的「少即是多」的藍圖,我們的身體和我們所擁有的生命在精準的講究中會合,上層邏輯清理後,底層邏輯露出強光。

經驗告訴我,不需要辯駁不認同,可是絕對不能被人數眾多的反對聲浪吞噬掉,我們驗證過了,時間和真理站在我們這裡。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緣起

《幸福除垢學》在6年之後成書,身為作者,我個人清楚知道這是教學生涯的階段紀錄,其價值或意義就讓下一階段的努力來驗證。再重申,出書只是留下紀錄,這6年之間,除了《醫生菌》和《當真》兩本書的出版,就是「自律養生」的正式成軍以及「自律養生之家」的底定。

Read More

溫度是自律養生的氣質

斷食營的重點不是你當天在斷食,是你領悟了斷食在你生命中的意義。感受到自律養生文化的溫度,你就可以把溫度交給最適切的緣分,最後還是要面對生命的現實,有一天我得交棒,重點是自律養生必須傳承下去,期許更多支持者和志工的加入,將來把「身體無限可能」的真相交給我們的後代子孫。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4》 時間不理會你的急促

針對願意給自己多少時間讓身體處理平衡,問題的本質是願意給身體多少時間清除淤塞,這個時候,大腦開始跟身體討價還價。

身體失衡嚴重的人問我三個月夠不夠,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能給答案,那個不願意對時間讓步的眼神很明確。

他心中還是趕,他依然不給自己時間,他寧可去找那位願意給他時間的門診醫師,就是不願意臣服於身體大自然這位醫師。

藥物滿足你的趕,藥物滿足你那沒耐心的慣性,壓榨時間以止痛藥排名第一,安眠藥排名第二,避孕藥排名第三,你看看,這些東西多麼省時間。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3》 腫瘤的來去

你不知道腫瘤存在,腫瘤就不存在,我知道這句話很多人不會認同,而不認同是因為對腫瘤不瞭解,對身體也不瞭解。

只要情緒背景消失了,腫瘤就沒有存在的支撐,只要當事人樂觀喜樂,腫瘤就缺乏生長的養分。

你會說這太難了,我不會反駁,可是如果當事人沒有被檢查出腫瘤,機會是存在的,療癒的路徑是開啟的。

假設是確診的個案,當事人拒絕了醫療的所有建議,進一步忽視腫瘤的存在,腫瘤自討沒趣,就被免疫系統制服了。

是的,你不理它,不被關注的腫瘤就失去生存鬥志,你完全忽視它的存在,它就被你的身體隔離,然後滅絕。

類似個案就寫在《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Cured)》這本書,書中有證有據,這位在傳統醫療受訓成長的醫師雷迪格(Jeff Rediger),只是被人體的神奇力量喚醒而已。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2》 治癒或自癒?

養生教育教什麼?如何給一個最具體而且民眾聽得懂、而且不容易出現誤解的答案,就是自癒。

懂自癒的人最驚訝的體察是自癒一直都在,而且當治癒被鋪天蓋地行銷之際,治癒的功勞從來都是自癒的努力,借花獻佛的治癒非刻意的埋葬了自癒。

自癒一直存在,何以需要治癒?人何以輕視自癒,而讓治癒取而代之?

因為自癒一旁出現外在因素,有人刻意放大治癒的功勞,這除了是人性,還是人性,是人性成就了治癒的商法。

因為你沒有而我有,因為你不會而我會,商道因此而被建立,商法創造了就業機會,誤打誤撞貶低了所有人的自癒。

可是自癒一直都在,只是人們不知道其存在,自癒一直都是治癒的根基,是治癒竊取了自癒的功勞。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1》 天賦是上天的禮物

嚴格說,人類的病痛都是誤解自己身體的結果,自己造成的爛攤子試圖找別人來善後,結果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最佳詮釋。

天賦一定是公平的,好比因果法則的公平性,我們所看到的不公平其實隱藏著公平的背景,善用天賦和不會善用天賦就會呈現不公平的結果。

我們很幸運,把兩份生命的大禮結合成協助更多人看到身體並且看到自己的教育體系,當身體沒有處理食物的負擔就全然暢通,連思考也暢通了。

人類被造物疼愛而具備思考與思辨的天賦,我們不需要往外面的世界找尋自己的天賦,只要多跟自己在一起,只要多多疼惜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0》 從來不曾愛過

我們都聽過類似的故事,不介意對方的學歷,也不介意對方的工作,結果吵架的原因是錢,分手的原因也是因為經常為錢吵架。

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拔河,愛情是理想,金錢是現實,一樣的,當健康必須向現實妥協時,理想很模糊,現實很清晰。

當醫生是理想,成為醫生之後就開始面對現實,數到鈔票之後更加適應現實,金錢凌駕病人的重要性就是現實。

救人是理想,病人的生命是現實,病人的口袋深度也是現實,特定處方責任額也是現實,理想和現實糾結,現實勝出的機率很高。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9》 98% 或100% ?

人最大的自我衝突是做家裡面那個自己,或是在外人面前的那個自己,到底哪個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有沒有本事只做一個自己?

我從開車體會到專注的層級,或者說專注的百分比,那是我在開車的場景,旁邊的人在說話,我認真聽他說的內容,可是我的眼神專注在前方。

開車的專注不能打折扣,當車程拉長,旁邊和後座的人都睡著了,他們不一定比開車的人疲累,可是他們不需要聚精會神的專注。

閱讀也需要專注,寫作也需要專注,可是閱讀的時候會睡著,寫作的時候會恍神,開車時不容許失神,也不允許自己昏沉。

這就是因地制宜,某個面相是因時制宜,和人際場合中的因人設事異曲同工,選擇性或彈性都是一種適應,某個面相這是修養,某個面相則是單純的選擇。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8》 我們可以拯救世界

讓我們一起建立一種視野,讓我們一起看到後代子孫的樣貌,我們必須要清楚他們不應繼續被我們這一代的醫療氛圍所凌遲。

必須再說一次,如果你不覺悟,你的孩子就不會覺悟,如果你不堅持遠離醫療的領空,你的後代子孫就會繼續被醫療思維綁架。

我們的下一代肯定有比我們還要強大的自癒能力,來自進化的註記,也來自對惡質環境的高度適應力,人類必須真正成為進化最極致的創作。

責任就在你我身上,我們不能繼續扮演從眾的一員,我們必須是那一位指稱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我們必須是說出房間有一隻大象的勇者。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7》 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

有人說生命很艱困,有人生命真美好;有人說他的人生是黑白的,有人說他的人生是彩色的;有人宣稱自己很失敗,有人宣揚自己很成功。

真相是生命很美好,可是美好來自艱困;真相是生命一定是色彩繽紛,可是色彩繽紛必須經歷無色無味的淬鍊;真相是成功的人生必然歷經失敗的考驗。

生命道理一致,健康也依循生命道理而來,免疫力來自感染的淬鍊,細菌為生物體描繪出免疫系統的規格,這是長期被人類重度誤解的生命哲理。

人類是進化的筆墨所成就的最極致創作,人類也在造物主的細膩構思中接收慈悲和利他的本質,只要是人類,不論種族和國度,沒有悲觀的權利。

Read More

未竟之事

養生需要自律,好簡單的口號,好容易懂的概念,卻已經是人類世界未來幾百年要大規模進行的改造工程,那將是人類世界永遠要努力超越的未竟之事,它同時也是謙卑和傲慢的替換工程,那是上蒼交給人類很基本的未竟之事。

Read More

因為有你們

我在營隊分享了認識斷食的奇特機緣,來自一位陌生人,來自寫一本書,來自成為佳倍利講師的意外收穫,來自發酵重鎮的一席談話。

這次營隊的整體展現更讓我珍惜來自上天的眷顧,我何德何能扛起如此神聖的教育工程,幾位來自天上的天使更是令我感念珍惜。

因為有你們,我持續收到精進教學內容的鞭策,責任和承擔已經就緒,自律養生和幸福除垢營列車沒有熄燈的權利。

Read More

喜悅與負擔之平衡

我們為什麼吃,因為身體需要,還是因為認知需要,因為營養需求,還是因為習慣已經養成。

有些人是藥和吃綁在一起,有些人是習慣和吃綁在一起,我們必須要知道身體的敗壞早已和吃綁在一起。

身體失衡要如何回歸平衡,如果不強勢介入失衡的局面,失衡會持續的擴大,斷藥是這種局面,人生的初斷食也是。

曾經認為斷一餐很難的人最終成為熟練斷食的人,來自願意改變的決定,最關鍵在行動後看到不一樣的景觀。

Read More

無題

老天爺不會為難我們,這已經是很多先人前輩的體悟和提醒。

過程好艱辛,可是過程終究就是過程,目標就在不遠的前方。

「很難」和「不可能」的言論充斥在我身旁,就讓他們說他們想說的。

願意期待更多人的覺悟,看到每況愈下的疾病生態,看到不斷呻吟的正義靈魂。

Read More

週一週二斷食日

曾經以「暫停鍵」解釋身體的需求,就是那種需要停下工作走到戶外歇息的強大呼喚,就是那種需要把腦袋放空,讓身心完全釋放在宇宙中的幻境。

曾經以「整修內部、暫停營業」解說斷食的情境,不是不營業,是期許整修後全新的營業面貌。

曾經以「土壤需要休耕,身體也需要休耕」解釋斷食的概念,和身體將心比心就能融通,理解腸道是身體的土壤就知道斷食是不可或缺的養生體悟。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6》 生病是集體偏見

當你無端走進醫院,也許就無端的被診斷出很多潛在的疾病,那真的是無端,因為沒走進醫院,這些病都不會是病。

從醫療的立場,他們很肯定這就是有病,因為數字不正常,因為身體呈現風險,在他們的觀念中,異常就得處理,生病就得治療。

醫療方所看不到的是每個人身上存在強大的自癒力,當我們在生活中專注培育療癒力,身上的異常就會被身體糾正,往正常的方向去。

無端走進醫院的背景都是認定生病是必然的聲浪,這就是人類世界最典型的從眾勢力,集體偏見形成強大的主流,錯誤認知形成強有力的商法。

Read More

好深的陷阱

我想強調的你知道,可是很可能並沒有看到,我的意思是你熟悉眼前世界的樣貌,可是你無從看到這個世界背後的世界,有點類似聽到了所說所言,可是掌握不到真正所想所思。我陳述的是世界的走向,是一條人類世界必然的趨勢,是少數人的意念主導了全世界的思想,被醫療所掌控的世界是很悲慘的,是很殘酷的,是多數人沒看到的真相。

Read More

中場

德芳老師的發表會比較像是粉絲聚會,現場像我這種陌生人不多,她的創作動機和我相似,本身並非著名的作家,我個人熱衷的發表會就是這種好友的見面會。我以為先看過書才得以融入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可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德芳老師一個多小時的演說幾乎闡述整本書的重點,感覺來自作者的真誠特質,會後閱讀將更快進入書本核心。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