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9》 被身體之道感動的人

從一個被身體之道感動的人,到一群被身體之道感動的人,這是自律養生在做的工程,目標更多人被感動,目標更多家庭被身體之道所引領。

我們不能指望有一個被身體之道感動的社會,可是形成一個熟悉身體之道的社群並非難事,因為集結一群有共同理念和價值觀的人並非難事。

熟悉身體之道的人就是依照身體的意思生活的人,懂身體之道的人就是遠離病痛的人,這是對人類健康有利的目標,這是對國家社會有意義的目標。

認同「身體無所不能」之餘,進一步對於「生命無限可能」有感,看到一群為身體之道背書的人,看到身體之道揚眉吐氣的那一天。

Read More

三週斷食 非你莫屬

長斷食需要好環境,最優質的環境在自律養生。

自律養生是一個從身教出發的環境,不是光說不練的地方,也不是賣產品的地方。

自律養生是一個學習的處所,是一個陪同的處所,是一個有溫度的處所。

如果你從未深度體悟「以終為始」的意境,那個有點遠又不是那麼遠的目標就是三週長斷食,如果你從來不相信臉上肌膚可以變得透亮,那個有點難又不是太難的轉變就是三週長斷食。

Read More

一個人

對於時間,我們都充滿誤解,除了企圖掌控時間,也不斷學習如何管理時間,真相是我們的念頭和時間無從對價,試圖管控時間的我們永遠都沒有時間。

如果生命中總是有人幫助你節省時間,永遠無法領悟時間和自己之間的關係,當生活中所有事情都靠自己完成,時間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時間。

一個人的生命,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的一天,生命可以就是自己一個人,可是別人的時間交織著我的時間。

我學會經營一個人,同時更加學會經營一群人,這是生物最有趣的生存模式,除了認知自己獨立的意義,也得適應自己是群體一份子的事實。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8》 轉捩點

不曾體驗斷食的人不明白和身體對話的意境,他們不清楚身體一直都在表述,他們不知道除了醫生的意見外,還可以徵詢身體的意見。

除了身體不會犯錯,熟悉身體意見的人深知身體的能耐,身體的意見是我們每的人一生中針對健康最關鍵的發現。

健康也存在那兩條完全不相同的路徑,一條已經發生了,另一條還沒發生。

很多人一生都在走第一條路徑,沒有勇氣改變,也沒有能力做判斷,腳底下是別人安排好的路,一直都是,也一直伴隨著抱怨和嘆氣。

多數人的健康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徑,沒有勇氣遠離醫院,身體就在觸摸到的地方,可是永遠不懂自己的身體,也不曾好好聽身體說話。

Read More

垃圾最終站

食物和排泄物屬於兩種極端的對照,可是兩者具備對等性的重要,如果你接受兩者的對等性,就可連結到觀念上的失衡。問自己是否曾經關注自己的排泄物,不去論述標的物,問自己是否關注過自己的腸道效率。如果有,都是失衡之後才開始關注,都是排便不順之後才意識到有問題,都是便秘很嚴重才來想解方。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7》 心在聽

感動既不需要從知識面得到啟發,也不需要從課程畫面得到啟發,頭腦學的不會讓你感動,心靈收到的才是感動的開關。

我是講課的人,居然會告訴聽課的人聽不懂沒關係,聽完課只要出現一個最簡單的念頭,就是「我要」。

要什麼?要改變,要更好,要尊重身體,要敬畏法則,要和自己的身體合作,要目標有尊嚴的老年。

Read More

熟練臣服

學員的素質越來越高,我很慶幸,為同一個價值辛苦這麼多年,圖的是多一些人懂自己的身體,可是事與願違,跟上來的比例就是這麼的低。

如果你問我要質還是要量,我選擇質,捨棄量,量是業績,是營業額,質是未來,是傳承,是永續。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5》 不吃的日常

從身體的立場,當不打擾身體成為每天的日常,這種習慣開啟身體的智慧,也點亮頭腦的靈光。

原來,決定胖瘦的關卡除了腸道菌相之外,還有身體使用能量的方式和靈活度,來自生活中不吃的日常,也來自斷食習慣的養成。

應該,不去考慮胖瘦,只要好好經營平衡,吃與不吃要取得平衡,進與出要取得平衡,身體使用葡萄糖或脂肪也要取得平衡。

白天和夜間的作息也要取得平衡,交感和副交感要平衡,血清素和退黑激素的交替也要取得平衡。

Read More

酵素龍頭

認識酵素工廠老董的初期,我經常有機會親自聆聽鄭董事長的經驗分享,如果董娘也在,他會把董娘也請上台,讓大夥看看董娘發亮的皮膚和氣色。

我都這樣跟學員解釋:「因為他們家水龍頭打開都是酵素」,可是每當我們把發亮的皮膚和酵素連在一起,聽到的人會收到「喝酵素」和「皮膚亮」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確實有關係,可是真正的關聯是斷食。

Read More

推廣斷食 悟者有責

還不理解斷食或者排斥斷食的人鎖定在斷食的辛苦面,熟練斷食的人則記住身體的乾淨和舒適,鎖定在過程和專注在結果的路徑不會相同,柯維大師的「以終為始」果真是高見。

一旦沒有人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健康的領悟不容易開花結果,斷食講堂是大家的事,不是別人家的事,是未來子子孫孫的事,不是與你無關的事,我們都有關愛的對象,應該為可能幫助到的人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4》 方向

學歷可以造假,經歷當然也可以,當這些內容成為社會所認可的價值,難怪有多少人永遠抱著頭銜不放,有多少人終身自稱醫師或博士,或者是老董或老總。

學經歷進入物化的程序,成為一種裝扮的價值,確實也連結到收入,確實也創造了名聲,崇尚這些點滴的人們荒廢了生命,他們在追逐虛幻。

我終於在養生的環境中記錄學歷無用論,和身體對話不需要任何學歷證明,熟練斷食不需要讀過理科或醫科,只要有意願。

Read More

開心斷而開心食

你想吃什麼就開心吃,這是斷食養生教室不斷強調的重點,這句話成立的原則是開心,不是吃什麼。

你一旦要求不清楚為何要斷食的人斷食,不開心的傳導在斷食的人身上流竄,天數達標也沒有意義,排掉生裡毒素卻又累積情緒毒素,如此斷食不如不斷食。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3》 即知即始

實話是,環境把人們帶得好遠好遠,就連和自己的身體小小溝通一下的機會都不給,此等現實真的好慘,好慘。

我能聽到的果決不多,都是以後來安排,或者是等我比較不忙的時候再來安排,反正有的是時間,這件事真沒那麼急迫。

做決策的都是頭腦,要安排時間上課學習還得看頭腦是否同意,要安排時間參加活動也得依照頭腦的指示行事。

置於身體裡面的囤積,那就看著辦,反正幾年都拖過去了,反正臭和毒都是身體裡面的事。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2》 駕駛座

我一路上觀察動機的位置,短視近利從商法結構發展到醫病關係,從只求溫飽到減肥減重,從比較競爭到頭銜地位,遠離自己也遠離健康。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取代法則,沒有任何商品可以取代體驗,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取代領悟,沒有任何遠離自己的人最終在蓋棺後被界定成功。

酵素斷食的關鍵詞是斷食,不是酵素,好比依賴檢查報告中的數字養生的無法領悟養生的真諦,因為失焦,聚焦在數字,而非改變的動機。

回到那一群願意斷食養生的人,你必須看到好多位坐穩駕駛座的駕駛,這個環境一旦失焦,不小心就會看到駕駛座上空無一人的情況。

Read More

結緣之旅

超過18年的一堂課,我只要還能講,就一直存在結緣的介面,那是自律養生的任務,也是自律養生的工程。

結緣是人生旅途的奇妙學分,那種注定會遇見誰的領悟,誰沒有過?去了就遇見,遇見就結緣,該開的門就會開,該關的門自然會關。

Read More

遇見天使

上蒼在人類身上安裝了利他的基因,讓人類從利他的行為中獲得喜樂,我深信只要心存善念,沒有圖利自己的意圖,天使就會出現。

我深信自律養生的工程有其時代意義,和身體深度對話也就和細菌深度對話,酵素和菌這兩種角色就是這條道路中的補給站,最終就是相互的融合,身體和細菌融合,酵素和身體融合,酵素也和細菌融合,細胞粒線體的角色也就在菌腦腸軸的完整串接中彰顯。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1》 大人的良知與孩子的無辜

每一位醫師對於正確處置都可以振振有辭,干擾生化的藥理最終一定被稀釋在病人的病理呈現中,當事人終究是不明究理的局外人。

大人打疫苗有風險,大人有能力評估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小朋友肯定聽候大人的指令。

我們把小朋友打疫苗的現象放大到社會面,這一批疫苗的風險傷害評估都還待時間來演繹,你我都客觀而且審慎觀察,我們沒有視而不見的權利。

孩子未來的傷害誰來負責?其實誰負責不是我的角度,我們所關心的是這樣的羅生門是否可以即時停損?

就先把疫苗的常識擺一旁,也把誰有責任擺一旁,看看那些未來要承受傷害的每一個天真無邪的臉龐就好。

Read More

下一本會更好

寫一本書從無到有,那種無中生有的過程總是深深刻在記憶的鋼樑上,長期在非主流的書市尋找讀者,和讀者有共鳴共振的感受絕對強過順應主流市場的作者。

出版社如果試圖透過作者的知名度和暢銷實力出書,絕對不會找上我這種作家,假如出版社也是抱持著無中生有的念頭去開發市場,我的書就有機會雀屏中選。

從合作出版社的立場看我這類型的作者,「食之無味而棄之可惜」經常是我的說法,乍聽之下在開玩笑,其實我很當真。

Read More

《酵素奇蹟》推薦序:酵素,美麗的奇緣

鶴見隆史前輩這本著作幾乎是養生精髓的完整論述,除了學術性,也兼具生活實用性。類似的日本作品不少,這本書是唯一把《酵素全書》更加生活化的作品,他不忘從自己的體悟反觀醫療的無能,長期撰述類似角度的我讀起來很有共鳴,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清楚自己為何身體有狀況,也希望人人都能釐清自己改變飲食和斷食的動機,更希望清楚能量養生概念的人都能做到酵素生命的定期定額,讓生命滋養生命,讓生命啟動生命。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