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通常在勸人沒啥好計較,反正死掉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問你這麼拚,都為什麼拚,除了為自己,也多少為家人,所以離開人世會留下遺產,把大筆財富留給心愛的人也是一種成就,只是印象中接受財產的一端比較少心平氣和,不論是拿多還是拿少都一律嫌少,真的,小規格的也吵,大規模的也要吵。有一個畫面,生前辛苦賺錢的富翁在天上看到兒女為了家產而吵成一團,他問自己,這真的是一種愛子女的方式嗎?兒女用這種方式回饋長輩的關愛,難道他們一貫表現出來的孝順,對生與死有不一樣的定義嗎?如果提早在生前有充分體會,留下來的應該不只是錢財。

 

我從飽讀詩書的人又涉筆成趣,思考一個可以貢獻度無窮的遺產面相,因為創作的靈感來自於思考,思考的源頭則是對特定事務的體會和涉獵,當然也可以是個人鑽研過的專業知識,所以可以是圖畫,可以是音符,也可以是文字,只要是獨特的就應該要留下來,分享給世界,分享給任何願意得到或吸收的人。其實也可以從身體有生理與心理的不同層面來看生命的價值,從生命的維繫看生理和心理,兩者都不可或缺,可是從生命的延續看,生理是有限的,心理卻可能創造無限大的無窮,思想家和哲學家是最突出的心理奉獻,畢竟他們把透過思考轉化而成的定見變成文字或圖畫,讓世人可以研習和延續;偉大的音樂家不也做了可觀的心理奉獻,不斷被重製的古典樂章不就是最好的實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論你現在是一個家庭主婦、計程車司機、黑手修車學徒、大樓管理員、快遞送貨員,還是一個奉公守法的上班族,就把焦點放在我們這種市井小民身上,難道就只有那些在官場中爭奪權位的人值得被歷史記載?好故事不一定要可歌可泣,只要能夠對一個人產生啟發的作用,這個故事就值得敘述;好題材不一定要如泣如訴,只要能夠對一個人產生影響的效果,這個主題就值得被記載。我們的社會遲早會痛恨爆料、八卦、醜聞等負面文化,滿足了偷窺或對他人隱私的探索,卻製造社會的沉淪,大家都已經不知道進步和典範為何物,這不就是多企業主除了賺錢之外,還需要做的功課。

 

我們是小人物,卻可以是小領域中的大人物;我們什麼都不是,其實我們也可以什麼都是,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時空創造,小人物的故事才是社會上炙手可熱的題材,完全沒有支援的無中生有,才是社會上最欠缺的資源,小人做大事才是社會上最感人肺腑的劇本。所以當然要換個角度看自己,我們絕不可能依然是歷史上記錄的無名氏,我們有想法,我們有看法,我們有人生經驗,我們有絕處逢生的小人物體驗,寫下來,記下來,不要怕沒有人識貨,有一天,你的故事正在電影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