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某天,《初斷食》正在進行出版前的編輯,腦袋突然跑出底下這兩句話。

「療癒是身體的天賦,健康是身體的天職。」

隔天馬上聯繫編輯,請她幫我把這兩句話放在新書的簽書頁。

這個靈感之所以值得記錄,因為它承載著我對於身體意識的信念,因為它肩負著我對於養生教育的責任。

時間進入此時此刻,信念不曾動搖,責任更加艱鉅,七年之內經歷過各種考驗,尤其是疫情,似乎存在重大的提示。

不是一定要提到雲子的犧牲,可是總覺得她的離去有所意涵,總覺得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非比尋常。

 

任何人,只要有點對於資訊的敏銳度,對於全世界這幾年因為疫苗而造成的後遺症不可能沒有察覺。

疫苗和確診之間沒有絕對的關聯,從鼓吹打疫苗的角度,出現既弔詭又尷尬的局面,最後居然出現疫苗和規避重症之間的荒謬連結。

這個議題必須重複說明,因為它隱含著愚民的意圖,疫苗抵擋不住病毒變種是事實,疫苗的版圖居然被任意擴張。

你只要多讀一些書,只要多聽一些論述,多少知道疾病怎們被定義,或許你也早知道重症就是疾病行銷不斷放大的終產物。

如果真有所謂重症,那必須有時間的累積,必須是諸多不良習慣的交互作用所致,對民眾做重症連結疫苗的教育,圖的事什麼?

類似的行銷當然有其蛛絲馬跡,可以往回推到醫療的製藥邏輯,從消費大眾的意向,從製藥方圖利的方向,發現仙丹的美夢從來不曾幻滅過。

 

想陳述我的信念,再次強調,是對於身體的信任,是對於人體進化到我們身上所擁有的信任,是對於身體的能力有超乎一般人的信念。

我的信念其來有自,來自於斷食,來自於我和身體之間長久的切磋和磨合,也來自於不停的解說和進修。

習慣很片面接收資訊的人或許就直接把我的論述解讀成反疫苗,即使我很認同並且支持民間的反針社團,可是我的出發點和他們有所不同。

我在2006年出版的《益生菌觀點》就記錄我個人對於疫苗的疑慮,必須承認當年的信念遠遠不及這一刻,時間記錄了滿載的歷練和心得。

疫苗取代了什麼,就該歸還什麼,這裡的填充格「什麼」請填上細菌,源自於幾百年來人類對於細菌的錯誤認知。

因為忽略了細菌,才有疫苗的異軍突起,疫苗不必要存在,疫苗是一種錯誤的養生教育。

 

從《我們只有10%是人類》一路閱讀到《我擁群像》,你不僅腸道觀點迥異,就連覆蓋在食物上方的所有細菌都出現全新的親切感。

我說的是魚與熊掌,你不能都要,只能擇一,免疫系統就是細菌所經營的園地,不是疫苗,也不應該是疫苗。

抵擋不了病毒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養生,被病毒侵犯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培育免疫系統。

教育是一件追本溯源的工程,醫學教育走偏了,養生教育就得將之導正。

我總是提醒看到下一代的生態,我們沒有蹉跎的本錢,我們絕對沒有混水摸魚的權利,身教做好了之後,讓下一代有機會跟上來。

你要繼續扮演從眾的小角色,還是願意獨領風騷從自身做起,關鍵就在積極主動,還是消極被動。

 

為了子子孫孫,小蝦米必須有能力撼動大鯨魚。

人類必須回歸良知,回歸正義,徹底遠離商法對於認知的毒害。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我所陳述的立場,請靜下來片刻,想像自己在森林擁抱一棵樹的那一刻。

樹一動也不動,你可知它有知覺?你可知它有想法?

讓自己的身體取代那棵大樹,去抓住它的知覺,去體會它的想法。

空氣、陽光、水串聯了動物和植物,我們熟知的健康教育終就是遺漏了最關鍵的角色:細菌。

 

再重申,是細菌,不是疫苗,我們需要的是細菌,不是疫苗。

養生教育需要大洗牌,也需要大革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