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文章中提到「價值」,因為在探索生存意義的經驗中,不斷出現關於「價值」的考題。「價值」很有意思,它放在不同人身上會衍生截然不同的答案,觀念上如此,實際測試其效應也是如此,研究文學的人和鑽研科學的人固守不同的價值領域,人生閱歷豐富的人和社會新鮮人肯定在時間安排上有深度歧見,放眼一些特殊物品的收藏家,他門很有可能收藏了一屋子我們看似廢物的東西,這就是位置、空間和心態可以反應出來的價值。走一趟畫廊,看到每一幅畫作上的標價,尤其是那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在我們這些外行人眼中,鬼才會花錢買這種東西,問題是出得起的「鬼」還真不少。

 

讓我想起勞伯瑞福所主演的電影「桃色交易」,描寫一位富翁願意用金錢來購買一位美女的時間,觀眾想到的多少包含陪宿的代價。這是男女狀況不同的問題,絕對有金主出得起高價,也就是在某一個夜晚,妳的身體貼上了標示著價碼的標籤,這是談妥的交易,想像妳條件夠好,對方也是荷包夠滿的情況。標準答案在每個人心裡,是不是有人兩萬塊就賣了,有人二十萬也賣了,有人是看到兩百萬才心生動搖,可是不要懷疑,兩千萬依然屹力不搖的大有人在。對不起,不用思考對方的條件,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一定是「美女與野獸」的版本,唯一變數都在女生的心裡面,賣不賣貞操因人而異。

 

我們有一個軀體,外觀看起來變動不大,實際上大幅變動,一直是一種汰舊換新的動態平衡,我們的身體在變,想法也在變;不同的時空,針對相同的事物,絕對有不同的判斷與決定,之前絕對不賣的東西,如今出價就賣;之前愛不釋手的寶藏,如今視如敝屣,為什麼?生命充滿多樣性,我們在生命中體驗價值,也在生命中創造價值,有限的生命要如何締造無限的意義,這就是人生的考題,這就是要如何在變化多端的物質世界中,抓住不變的靈性本質。可變的是物質,不變的是精神,證據可以摧毀,真相不會因而改變,罪惡感不會因而消失,賣得掉的是肉體,買不到的是人格尊嚴。

 

生命中都收藏了無價品,用捨去法來尋找無價中的無價,物質終於會抵不過精神,傳家之寶可以用來換取親子相認,對一個從小失去母愛的人來說,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是無價的;對失去婚姻的人來說,家庭和樂是無價的;對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家來說,或許有限的生命才是非賣品。除了生命之外,哪些東西理應是我們堅守一生的非賣品?我何其有幸,可以在人生路上接收到無價的使命感,能夠奉獻出自己最珍惜的領悟,我把生長在台灣當成是難得的幸福,任何這塊土地上的不美好,我都把它看成是體驗「非賣品」的考題。

 

從女人的貞操到人的尊嚴,我的腦袋搜尋各種偉大的非賣品,最終回到「愛」,對家人的愛,男女的愛,對使命宣言的愛,對自己生長土地的愛,你都不賣的,你也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