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分享自己讀書的心路歷程,學生時代是一種心情,可以自由選書閱讀之後,又是另一種心情。閱讀最大的收穫是增廣見聞,可是有些作家寫的不是知識性的內容,只是生活點滴的描述,只是對特定景觀的心情投射,讀起來也心曠神怡。我從未把作家當成自己的職業,不是誤打誤撞,是養生推廣角色的必然,記錄的是重要的體會,是稍縱即逝的靈感,必須確定留下的文字對閱讀的人有助益。

 

成年之後,對於「多數」有不同的體會,多不表示對,勢不代表正,一群人都崇尚的不一定是對多數人都有利的事。出書要暢銷得具備很多要件,我所論述的從本質上已經違逆主流,沒有眾的實力,也沒有勢的基礎,所以無法形成可觀的營利成果,總是沒讓出版社賺錢的確有點壓力。成為半公眾人物,所言必須有本,即使是小眾,也得說真話,比須把真相寫出來。接近20年的創作生涯,所有靈感都來自實證以及和學生讀者的互動,當靈感滿檔,書就會完成。

 

身體的立場是養生保健最終匯整的焦點,只要偏離了身體就得面臨順位下移的命運,說出來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很多權威學者卻遲遲沒有體悟。這些年進入哲學世界,深知探索身體不應遠離人性的鑽研,在愛恨情仇之外還有哪些影響人類思想的因素。我所分享的是在遠離一切紛擾之後的孤寂,是自己面對自己身體的私密對話,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發聲的資格,身上的每一個訊息傳遞都清楚表達身體的立場。

 

這麼長的時間研習身體學分,最深刻的是回到飢餓感的探索,說穿了就是飢餓和飽足之間的對價,這就是在啟動間歇性斷食執行計劃之後,執行者在生活面上最嚴苛的考驗。從人性面解構和身體對話的內容,沒有病痛的目標是很有成效的激勵,沒有贅肉的成果是很有畫面的鞭策,被很多人定調成痛苦的空腹狀況可以變成一種享受,很多人過不了的飢餓關卡居然變成輕鬆推開的門簾。

 

探索身體就是這麼簡單又有趣的功課,熟稔之後好比登上山頂,清楚看到生命的全景,所有信念版圖都在視野範圍內。回過頭來發現自己所處的山頭被定義在非主流,一方面清楚沒有摩肩擦踵的人氣,一方面知道這是責任艱鉅的任務,有顛覆認知的難度,也有被主流牽制的風險。挑戰主流不小心就千瘡百孔,迎戰既得利益不小心也會千刀萬剮,熟悉身體世界居然存在與世界隔離的感受,意料之外,也深知是必然,這就是政治學分。

 

想到自己是如何進入此刻的身分,回想當年父母親所期待的角色,不管待在醫療空間還是研究室,不管是有錢還是有地位,絕對不能缺少的是父母親所冀望的榮耀。如今我可能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和一位學生溝通,提醒對面這個人要有改變的勇氣,局勢的險峻是對方身體裡面逐漸失控的平衡,未來或許得花大筆銀子來修正這一刻的忽視。事實是,這個人聽完之後回到現實生活,他繼續被環境吞噬的機率遠高於記住我的提醒,只有很小很小的機會,他搖身一變成為懂得照顧自己的個體。

 

還是主流和非主流的反差,還是大鯨魚和小蝦米的對尬,這一直是我成為成熟個體之後的看見,是淨化自己身體之前已經明確的角色。一切都得回到最貼身的現實,世界在外,我在內,我為什麼是我?如果身體是我,那我是誰?如果世界掌控了我,如果我不再是我,我的意義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