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大學時期經歷過醍醐灌頂的領悟,一個重大的概念在思考中突破,那種感受就好比得到一種永遠不再失去的功力,好比站起來就可以走路,好比坐上車就可以把車開走一般。「如果你說實話,就不需要記住任何事情。」馬克吐溫這句話就說出存在身上的真相,我們只要誠實交出,不做任何掩飾,會就是會,知道就是知道,事實就是事實。會就會了,什麼狀況下不會了?在把「老了」或「病了」等答案交出來之前,試著通過「用進廢退」的檢驗,想起有些朋友考上駕照了卻不會開車,依稀也知道很多高學歷的人不知道如何寫一篇文章。

 

武功在還是要勤練,學問在還是要精進,不論你是否是勤練功夫的人,不論你是否是不斷在追求學問上精進的人,都不致於否認練習的重要性。讀過《我比別人更認真》或《刻意練習》的你,肯定知道倫敦計程車司機不用導航的故事,大腦的思考能力也需要持續練習,我個人在靈感的激發和收集方面,大腦的靈活程度提供我很大的助力。我常開玩笑說是自己愛寫,心中的真相有兩個面向,一是提供更多教學素材的責任,另一是大腦會透由工作上的處境不斷提供心得,備忘之後可順理成章把文章完成。

 

「人為什麼會生病?」,這個問題從點思考,可以理出十幾個答案,從線整理,也可以整理出好幾條線,進入面的領空,最終一個狀況解釋所有的健康問題。答案可以是高胰島素血症,也可以是胰島素阻抗,可是在我的溝通習慣中,答案被我引導至「時間到了就要吃」。過去所有營養學者專家在吃的議題中所提出的所有論述,不管是食物的挑選,或是營養的需求,不管是飲食的順序,或是葷素的取捨,不管是斷醣飲食,或是生酮飲食,都已經不重要,因為這些都不是身體的最根本需求。

 

曾經有一位學者描述一般人自我封閉的困境,就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受制於自己的思想或習性,其實門一直都在,也沒上鎖,只要願意就可以打開門走出去。要形容門外的世界,必須說真正走出去才看得到身體所經營的那一段虛擬的路徑,要說明的是身體從來沒有離開我們,身體的設定以及能耐也都存在,不曾變動,也不會改變,只是我們不相信門打開就有真相。走進身體之道的路徑就是限時飲食,除了打破每日三餐的習慣,進入每日一餐或兩餐之後,接著是每星期固定斷食日的自律行動。

 

最不容易理解的最好理解,最簡單的道理卻是最難被接受的真相,不論你此刻經歷的是哪方面的病痛,而且當你發現尋遍名醫都無法解決,答案就在自己身上,解方就是身體之道。就把病痛是否存在擱置一旁,很務實的和自己的身體合作一段時間,很簡單,也很難,因為多數人連打開門的意願都沒有,因為大環境引導我們固執己見,習慣了迷失,習慣了被擺佈,不習慣自己承擔,不習慣勇敢面對脆弱。不用懷疑,這條道路直通無病痛,很難置信沒錯,不嘗試就更不會相信,不打開門就永遠不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