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蠻習慣財務壓力與低氣壓之間的密切關係,訓練我對夫妻之間關係與家庭氣氛之敏銳度,一旦紓解,氣壓回升可以快速預期。串連原因與結果,我們在金錢與快樂之間尋找彼此之間的橋樑,不必佐證其餘週邊因素,我們都曾經這樣子思考,我們一度確認金錢可以買到快樂。所以結帳的時候要計較一下,加班的時間也得計算清楚,我們在該得到的與該付出的部分斤斤計較,這是千真萬確的生活細節,仔細推敲,其實我們一點也不快樂,就在那多爭取幾百塊的瞬間,就在那算計幾千塊損失的同時。可是再問自己,身上放五千元和只有五百元的感受有何不同?我不能說安全感和情緒好壞一定沒有關係。

 

「無慾」是什麼樣的境界?韓國法頂法師倡導的「無所有」又是怎樣的概念?理論不難懂,我們可以透過想像觀到那高深莫測的境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在俯拾即是的物質誘惑中,不需要錢的世界不但不存在,我們心中甚至恐懼那樣的境界。就談「夠用」吧,給自己設定這麼簡單而且卑微的目標,摸摸自己的良心,這是最起碼的要求,至少要夠用,至少得衣食無缺,除了打理三餐,生活費用也得有不虞匱乏的程度。其實在別人眼中,你或許已經屬於「夠用」的族群,實際上在心中所期望的標準是「更夠用」,如果你對人性有過基本的涉獵或理解,這一齣戲其實都叫做「不夠用」。

 

我個人看待眼前的不足與缺憾,幾乎都是從過往人生的經驗法則而來,渴望過的記憶還在,夢想過的境界沒忘,可能還差那一部車,可能就差那一棟房子,在確定是成為泡影之前,那叫做理想。一不小心,我們的人生都在更多與更好的競逐中遊蕩,沒有得到就多了憂愁,不太順利就多了煩惱,輸給別人就多了不服,可以確定,我早已丟掉這些憂愁,擱置這種煩惱,甚至把有那麼一點不服氣的念頭都拋得遠遠的。慶幸學習到「抽離」的學分,我不再處心積慮經營賺錢這檔事,至於慾望,我把絕對大多數的預算保留給自己所規畫好的健康地基,就在關注他人的空間中,就在為他人著想的氛圍中,快樂自然而然就降臨。

 

最納悶的還是金錢買不到快樂的事實,這是真的,有錢人不見得快樂,事實上他們不快樂的地方還不方便讓我們知道,我也有機會觀察到,一輩子都在追逐金錢的人最終的下場都不會太好。我們也都懂了,就是那無法掌控的慾念,就是那永遠都不會知足的慾望,私心終究是不太好駕馭的潛在素質,快樂買不到,因為它無限大,它若即若離,它稍縱即逝。可是有多少人每天都想錢,他們設定金錢目標,他們的成功藍圖就是多金,他們希望錢多到用不完,沒有很多錢的人生就不會圓滿。所以錢和快樂一定還是有關,否則願意為錢而賣命的人才會有那麼多,我好不容易確認錢和快樂之間的關係,錢多少還是買得到快樂,只是很短暫,只是不可能長久。

 

切記,錢和快樂之間的關係叫做短暫,想把快樂拉長,你務必要把錢的身影丟掉,不要追它,施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