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養保健產業中,很多補給概念陷於莫衷一是的局面,很多人號稱專家,是銷售商品的專家?還是解構觀念的專家?我發覺層次不同所開發的效益也不會相同。尤其是「酵素」這個在保健市場上立足良久的商品,一度,酵素只是在消化層級運作的補給,觀念上接近「消化酵素」的領域;如今,酵素進入多方位營養補給的概念,觀念上接近「代謝酵素」的領域,它進入奈米分子層級,已經是細胞能量運作的泉源。如果賣酵素的人沒有在區別上解釋清楚,消費者當然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只知道對身體有好處的念頭就是霧裡看花,買到的如果又是高單價的產品,不知為何而用的結果就是碰碰運氣了。

 

最原始的酵素定義要回到身體內的分子層級,那是所有生化反應都需要的觸媒,包括合成與分解的各式反應都需要關鍵的酵素分子,包括把食物分解的複雜程序,所以身體需要各式大量胺基酸來組成各種酵素,一種特殊結構的蛋白質分子,與體內其它蛋白質相比,酵素分子多了個能量中樞,它是身體隨時大量需求的能量來源。所以當工廠把各式各樣的蔬果經果專業化發酵後,不論是液體呈現,還是粉末裝配,還是濃縮之後錠狀銷售,這些經過微生物發酵處理過的完成品,稱之為「酵素補給品」或者還比較合適一些。

 

把視野放大到地球上的所有作物,作物一旦過剩,交給大自然處理是一種方式,負責分解的依然是微生物;思考系統化處理過剩作物的情況,這就是專業化發酵工廠可以成就的工程,因為最終變成為人類的營養原,酵素製成其實是一種環保概念。對照的案例就是廚餘,這是被烹調破壞酵素之後必須交給大自然回收的資源,處理的微生物不同於專業發酵,最後被植物回收,重新進入生物界的食物鏈。還可以拿來對照的就是生物的排泄物,其實和廚餘幾乎走入類似的機轉,參與的就是環境中無所不在的腐敗菌,對於地球的負擔來說,微生物所作所為都是功德圓滿,它們是我們人類的恩師。

 

環保議題有必要納入地球作物的資源運用,地球的生態在改變,食物的來源將持續縮減,我們這一代或許衣食無缺,誰敢說下幾代還是如此盛況?與其爭奪食物,不如將食物資源系統性整合,透過發酵工程做規律的分配,這是願景,可以預言的理想景觀。回到現在的時空看發酵產物,以危機預測來看酵素補給,視同把環保舉止提前熱身,在保健觀念上,在消費行為上,同時也在體內環保的勾勒上。既然酵素是環保層級,也是保健層級,其視野就不應該單純是企業層級,而應擴大到政府層級,甚至是國際層級,非常系統化的把作物資源妥善運用在人類的飲食與營養需求中。

 

我曾經撰寫「為地球存亡,向細菌請命」,電影情節中常演出陷害朋友之後,回過頭來請朋友救他的劇情,人類長久以來對細菌的態度,像不像這種故事的翻版?我說過,只有細菌有能力拯救地球,還有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還堅持人類是最高智慧的擁有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