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準備,你就不需要準備。」這句話出自演員Will Smith,簡潔有力,是人生大智慧。

放在「實踐家之旅」的「準備」一文,連寫完文章的我都受用,因為很感動。

呼應我個人在禪修教室所學到的「即知即行」,真的有意願,真的想改變,還要等明天天亮都嫌太久。

先說我們都身為凡人,不小心就沉溺在舒適圈,那種連自己的理性都看不慣的舒適圈。

高等動物的理性一直催促自己趕快掙脫,可是延續自低等動物大腦結構的任性就是打死不從。

這是觀察人性很精準的視窗,在觀賞的同時,我不忘提醒自己成為被自己監督的對象。

 

準備需要先有一個基本動作,就是打開心門,這個門在特定人身上是絕對閉鎖的狀態,很多人則是半遮半掩。

有學員和我相處很久,也講了不少話,唯獨心門從未打開,眼神總是藏匿得很好。

夫妻相處就是心門敞開與否的最佳檢視,可以預見這樣的親密關係卻沒開心門的後果。

我不善於掩飾情緒,有話會直說,心中有苦有痛都會找人說,相對的,我必須清楚對方也敞開心門。

傾訴對象很關鍵,這是養生學分的一部份,對象不理解你的直接可能導致非預期的誤解。

我準備好聽任何願意開心門說的話,也準備好把自己的內心世界交給可以信任的對象。

 

最近有幾位年長者前來上課和諮詢,他們決定報名活動的果決超乎我的想像,他們堅定的眼神很明確告知準備好的態勢。

對照的就是猶豫不決的、瞻前顧後的、飯局很多的、約會推不掉的,從事情的重要性看穿問題所在,可以回到我在「準備」一文中所提到的「上癮」。

以我自己為例,假如我忘掉自己的角色,假如我遠離自己所建構的環境,我一樣會回到舒適圈,一樣滿嘴都是藉口。

瞎掰不陌生,我們都會,人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自己找到那最有說服力的台階,然後不停暗示自己那不是瞎掰。

準備好的幾位前輩給我很大的啟發,也給我更強的信心,我們的責任就是為這種對象開啟一條光明大道。

說責任不是什麼大話,在前面開路的人總是會回頭看看後面的人是否跟上,整條道路就是我們的環境。

 

最後的靈感回到思考力,因為思考力和準備相關,因為思考力和心門是否願意打開相關。

多數人上課後不再思考,也沒有去書上驗證,這是接受資訊之後最貧瘠的表現。

不思考是一種可怕的現象,你會看到不思考的人據理力爭,你也會看到不思考的人批評得很大聲。

不思考就遑論思辨,我所謂不思考指的是不整理成屬於自己的脈絡,腦袋裡面盡是接收到的訊息,不是整理後的研判。

很妙的是深度思考會引來果決的思辨,不會因為思考而導致無法下決定。

「準備好的人都在」,這是我個人的自勉詞,看到準備好的對象就是我們全力輔導的機會。

 

很多學員在參加營隊之前會問一個問題:「我要準備什麼?」。

「來就對了」是一種回答,「帶著愉快和期待的心情來」是更完整的解答。

養生最弔詭的課題就是準備,想要健康的人卻都不願意把自己準備好,是不是很奇怪?

好比來上課的人心沒到,因為推薦人說來「聽看看」,都沒準備好學習的人聽了也是白聽,學了也是白學。

早期帶過不少資深學員後來逐漸淡出,大家都把思考放在方便或不方便,有空或者沒空。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個人,在思考沒有連結到責任,整件事情從來都無關一個人的方便與否,在工程是否還在進行。

 

我在那些果決的眼神中,看到未來的希望,也看到更鮮明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