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了很久的隔壁,終於在去年賣給一位和我同姓而且同年齡的老闆,從他的房子開始敲敲打打,至今已經接近一年,這位專業在場景搭建的陳先生還沒有搬近來住。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每天依然有木工進出,陳兄給我的答覆是年底,我看得出來,他必須確定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才會有搬新家的計畫。如果有新家可以住,我們難免心急,再累再辛苦,期待的就是趕快安置好一切,快樂進駐。我從未見識過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原來只要有一點滲水的痕跡,只有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只要有出現後患的顧慮,陳先生毫不猶豫,拆掉重做。

 

實話是,這種不時就要來兩下的鑽地和敲牆,苦了住在樓上和隔壁的鄰居,我們住的屬於四戶雙拼的住宅,受影響的只有另外三戶,我的書房只隔著一面牆,某種程度的雜音,我沒有辦法思考。可是鄰居相處之道就從此刻的包容開始,五年前我裝修房子,不也一度讓鄰居面有難色?只是看到這位陳老闆處理新屋的態度,再度讓我回憶起自己的草率,這種關乎居住品質和房屋風水的事情,不應用人情來衡量,也不應忽略細部的比價,更不應該交給不專業的室內設計師來掌舵。偏偏這些錯誤都在我的「好好」性格中發生,面對兩面牆的漏水與連接地板的變質與醜相,我清楚必須花更大的成本來處理這些缺失。

 

兩位陳先生處理事情的態度,不去斷定對錯,也不去分析誰是聰明與誰是傻瓜,可以直接評斷誰比較會理財,到底哪一種作法才是最經濟與最有效率的?我接觸過多位從事室內設計的朋友,這件工作在這些人心中的定位與價值各有不同,有人擅長發揮自己的創意,有人細心遵從客戶的需求;有人專長空間運用,有人對材料與施工品質很拿手;有人想的就是如何滿足自己改造房屋的成就感,有人想的只有如何把客戶的錢轉成自己的獲利。問自己:為什麼會向客戶敲竹槓的都給我遇到了?為什麼專業不足的設計師都被我給碰到了?答案其實很明朗,是我的態度給了他們可趁之機。

 

我有太多裝修房子而當冤大頭的經驗,我有原來只想花四十萬,結果卻花到四百萬的經驗,提醒自己,這就是一種人格缺失,一種太重視別人對自己看法的缺失,一種太重視自己形象與面子的缺失。我們的確都不喜歡龜毛與斤斤計較的人,可是處理房子裝修工程,所有細節都得一一詳細檢視,估價單上的每一筆費用都得清楚知道用到哪去,而且在保固與責任承擔方面的權則必須清楚講明,即便事前讓設計師不爽,也不要等到事後自己痛苦。尤其扣住尾款是很重要的條件,像我這種乾脆又好說話的人,到最後就是被設計師拋棄的客戶,錢領光之後就沒有責任,原來事前所謂的交情都只是嘴巴說說,沒有的事。

 

裝修房子的必修學分原來竟然是「龜毛」,扮演設計師眼中最煩的業主、最討厭的客戶,當然像鄰居陳兄這種有實力自己擔任設計師的,自己討厭自己那種一絲不茍,自己也得欣賞自己一勞永逸的成果,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