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靠心 不靠能力
小時候當過童子軍,規律中有所謂「日行一善」,當時的老師特別提醒,在公車上讓座也是行善,扶老太太過馬路也是行善,沒有類似機會,幫媽媽倒垃圾也是一種行善。很慚愧,有很長一段人生路,生活中沒有行善的意念,生命被捲入物質化的輪迴,每天想的是自己、老婆、小孩、家人、賺錢、休閒,日行一善就是陪家人,聊表心意,老天爺從我身上感受不到任何正向的磁場。其實我相信這是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共同的念頭是:都自顧不暇了,哪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讓更多人迷失的地方是,同樣只顧自己,同樣忙碌,同樣努力,有人成就不凡,有人永遠窮困,有人依然潦倒。
曾經聽過一句話:「有馬的奔騰,沒馬的吸灰塵。」一樣是出生,人家出門是高級房車,為什麼我們只能拖著兩隻腳,其實答案就在上一代和祖先的行為中,答案也在自己前世的行為修養中。在我的觀點中,這種論述並非不能驗證,而是它不需要驗證,只要從自己做起,只要抱持著庇佑後代子孫的意念,只要心存累積功德的善念,行善的機會隨時都在我們身邊。祖先庇佑的說法當然偏向命定,有點類似出生不能選擇的狀況(或許我們對自己的出生也做過選擇),自己庇佑自己的機會一樣存在,也就是幫助自己之前,先幫助別人;成就自己之前,先得成就他人,愈早體會,庇佑自己的福份就愈大。
行善從一個念頭到行為,有些人幾乎成為習慣,為別人著想,設身處地為別人的福利而努力,行善就在舉手投足之間。我有機緣靠近行善的磁場,自己則感受到滿滿的福報,很慶幸自己能有這些體會,很高興老天爺沒有捨棄我的智慧。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寫到自己對人生體悟的關鍵,其實是一本書,那時候他才十三歲,正感染嚴重的肺結核,懷疑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結果看到這本由「生長之家」創辦人谷口雅春所寫的《生命的實相》,是從鄰居一位太太手上所借來的書。這本書賦予稻盛和夫深度的思考,從出現在身邊的事物只是反應內心想法開始思考起,他體會出行善的意義,清楚心存善念,好事就會到來。
從稻盛和夫的事業格局反推他幼年時期的覺知,一切都是那麼的合理,因為「為世界、為人類盡心力」早已是他的崇高理想,他的念頭是利他,他創造出有助於事業發展的超級共振。回頭看所有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小人物,我們的障礙通常不在意願,而在能力,還是回到自顧不暇的念頭,還是在利己和利他之間出現拔河。如果回到行善的初衷,回到念頭和宇宙之間的共振,只有五十塊,是買個麵包果腹,還是交給身旁懇求施捨的乞丐,其實那一刻,除了問自己答案,老天爺也正期待我們的豁達。行善當然有能力之差別,只是富人的一百萬和我們的一百塊,宇宙所接收到的意念頻率是一致的,行善靠心,不靠能力,能力能否壯大,還是從善良的初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