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智慧與旅遊智商
消費衝動是很容易理解的情緒,經常買一些用不上的東西回家,這種人應該徹底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而不是動機,只要在消費前要求自己做第二次思考,有機會省下一些冤枉錢。我自己就是經常犯類似錯誤的人,尤其當置身在自己滿意以及放鬆的情境中,近期依然會讓我失去判斷能力的場所是書店,是興奮過度還是進入清醒者的彌留狀態,有時候連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愛書的程度,在我兒子眼中,這不是常人的行為,可是每個人不都有屬於自己的罩門?愛漂亮的小姐走進服飾店,不就是這種劇情?我母親生前應該逛過台北市各大百貨公司的超市,我從未看過她空手而回,因為那是讓她情緒滿分的空間。
回想一個全家人從百貨公司血拼回到家中的畫面,每個人手上都拎著自己的獵物,回到家之後,拆包裝是另外一波高潮。睡個覺之後,事過境遷,景物依舊,有新衣服放在衣櫥裡,時間久了,變成舊衣服,可是從來沒有穿過。所有沒有經過大腦的購買慾全數進入信用卡帳單,現金不足的累積進入吸血循環,值得探討的是這些負擔的背後,居然是一個從來不曾具體成形的動機,意思是我們經常在失去意識中給自己增添不少麻煩。我談的是消費者的角度,不是賣家的立場,不管你的荷包多滿,還是有必要檢視自己的消費衝動,對應的現象是資源與空間的浪費。
大賣場文化在台灣也已行之有年,如果你有經驗,多少理解有伴一起逛賣場的心情,我的經驗在老婆對我消費慾望的容忍度,在她神經鬆弛的情況下,我得到放鬆螺絲的指令,結果荷包也多少失掉過多的血。請注意腰包是自己掏出的,情境卻是別人家創造的,我們會樂此不疲,畢竟過程中提供快樂因子,讓別人賺錢在那一刻,是多麼的甘願與舒爽。所以承認吧,你我在大賣場都不會長智慧,而且都只有降低判別能力的份,此現象不議對錯,我給自己的忠告剩下經濟實力的評估,百貨公司能夠不去就不去,也好比我個人對吃到飽餐館的原則,可以不去,何必給自己找罪受?
可是一旦有假、有預算、有計劃也有伴,沒有人反對出國走走,每次隨團赴日,一律要被旅行社帶到免稅店,那種地方其實沒什麼氣氛,只是擺一堆高價商品和擅長推銷的專櫃小姐。我的理智會奉勸團員,不要去那種地方,因為他們所賣的藥品絕對物非所值,結果是因為太多親友託買藥物,是團員要求一定得去,也不需要領隊多費口舌。人在情緒絕對放鬆的時候,對健康有利,對荷包卻沒有保護,難怪我會聽到「旅遊智商」這樣的名詞,意思是旅行時的判斷力減弱,做不到平時所應有的把持。
這個議題沒有對錯,應該只是分寸拿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