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探視父親的關係,經常進出台北市的民生社區,那是個暫時性的捷運邊陲地帶,我反而更有機會品味台北市的公車服務品質。說句實話,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寧可選擇捷運,以行進品質來說,兩者有相當大的差距,加上捷運不需要太長的候車時間。我倒是觀察到除了學生以外,公車族老人化的現象,上下車聽到的幾乎都是悠遊卡響三聲和兩聲的居多,我們這種只能響一聲的族群,不是坐在汽車裡,應該都是以捷運取代其他交通工具了。在非巔峰時段,台北市的公車載客率一兩成的不少,其實是一種資源的嚴重浪費,尤其大客車所排放的廢氣造成空氣的重度污染,加上在馬路上所佔掉的空間,吃公家飯的可得多用用腦筋了。

 

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我有上車先罰站的習慣,除非車內真有我可以坐下來的空間,否則這種機會一律該讓給比我年長的人。不是宣揚自己的修養,是看到現今學童的禮節失控,尤其成群結隊所製造的騷動,尤其是坐在站立的老人旁邊而不為所動的學生,他們可以若無其事的玩著手機,或聊他們的天,看得出在他們所佔有的世界中,可以完全沒有他人的存在。我們的教育到底遺漏了什麼?我們的社會到底失去了什麼?其實我們捫心自問,我們都多少迷失在這個物質化的世界中,我們的價值觀都亂了方寸,我們都因為追逐物質慾望而忽略掉教育的本分,如果我們沒有把小孩教好,社會就必須承接一切成本和負擔。

 

如果台北市的公車族就剩下老人和學生兩種族群,或許強烈的對比會讓學生多一些羞恥心,或者是榮譽感。我不敢指責所有學生都不讓位給長輩,只是有感在大眾運輸系統中的強烈不平衡,長幼有序的倫常似乎排練得不太順利,這是在聽到很多國外朋友盛讚台北市的排隊文化後,感覺台北還可以大幅進步之處。其實「順序」一直是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演化論所討論的優勝劣敗也是一種優先順序的演練,政府施政沒做好是優先順序出問題,個人生涯不順利也是優先順序的問題,甚至於健康沒做好也是忽略了生理上的優先順序,沒有意外,運輸系統上面設置博愛座也是優先順序的概念。

 

因此,在禮節與善良風氣的考量下,晚輩理應讓位給長輩,無關年齡,無關健康狀況,孕婦與未成年小朋友不在此範圍。設置博愛座有其良善意圖,倒是看不出其實際成效,對於不願意遵從的人,不具任何意義,所以我們也就到處看到坐在博愛座上的年輕人。如果這三個字很必要,也有其意義,那麼應該貼在每張公共場所的椅子上,包括公車、捷運和公園裡的板凳,代表任何人都可以坐,唯獨都必須視時機讓出位子,原則就是敬老尊賢。

 

「處處都是博愛座」是我的理念,可以從家庭教育訓練起,在我家,如果客人沒有地方坐,你絕對看不到家中的晚輩坐著,這是很基本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