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吃出生命力》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作者柏坦寇女士在書中有很多精采的章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啟發多於示範。相信你和我一樣,從來不會有決定永久吃生食的打算,缺乏勇氣嗎?或許,其實比較接近事實的描述應該是有沒有必要,事實上也真的沒有必要。確實曾經閃過吃生食的念頭,很快就被理智所糾正,吃生食在現實環境有其困難度,孤獨感不小,最大的顧慮是情緒因素,主觀認為這不會是快樂的習慣。

 

強調主觀,因為真的不夠客觀,沒有做就不應該有所評論,沒有嘗試過也就不該過度想像其結果。可是我深信全生食是成功的養生態度,完全超越間歇性斷食所帶來的健康層級,你只要想像完全沒有工作壓力的胰臟和肝臟,也可直接聯想到順暢的腸道,當然充滿食物酵素的身體所能做的事將超越我們所能想像,腸道菌相也因為生食的滋潤更形豐沛多樣化。

 

我打算從深度間歇性斷食執行成果來呼應全生食的狀況,立足點即使是有少量熟食當背景的20/4兼5/2,距離全生食並沒有太遙遠,成效也不會差距太大。兩者共同都達成交付主控權給身體的任務,這是養生習慣的最高境界,全生食還原身體和大自然共生的條件,間歇性斷食則局部還原,預留給身體經營熟食的能力和機會。

 

熟食是製造垃圾的飲食方式,多了繁複的消化過程,多了消化液的置入,多出高濃度胰島素的製造需求,也多出處理垃圾的物流和資源浪費。其實因素並非只有消化這麼單純,酵素資源的分配和能量平衡的更動才是影響廢物清運的因素,複習一下「身體處理食物就不處理廢物」的能量消長就會明瞭。採用間歇性斷食則是在保留熟食的前提下,留給身體最大的動能去把該排出的廢物排乾淨。

 

很多人或許納悶,既然有一百分的方法,為何堅持要採用八十分的方式?應該這樣說,就時代的演變,對身體一百分的方式可不再是一百分的積效,八十分的運用卻有機會達成一百分的成果。這種觀點的基礎是社交,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我們透過熟食得到喜樂和慰藉的經驗值,我們無法否認從熟食所激盪出的生命動能,當然也不能排除熟食和社交結合之後的附加價值。

 

生食是大圖像,能量是大方向,間歇則是與時俱進後的努力方向。從斷食到認識生食,從補菌到體會養菌的道理,從方法體會到生活習慣,再從半日斷食進階到間歇性斷食。過程有摸索也有碰撞,有努力也有成長,最有趣的是那永遠不會停歇的進階,因為有講台,因為有讀者,因為有分享,因為有學生,每每在自己進修的過程中頓悟出身體的脈絡邏輯。能做的就是分享傳授,就是提供動機,就是陪同進步,就是感恩生命所是賜予的所有緣分。

 

誠摯希望所有好朋友藉由我們的知識平台獲致超越性的視窗,不再是那一條線的觀察和研判,從症候到醫院是一條線,從飢餓感到飽足感是一條線,從收到資訊到分享資訊內容是一條線。試圖藉由本文提醒論述生食的視窗,請勿再透由線性思維看待生食的汙染,請勿從恐懼的線性經驗拒絕天然食物酵素的恩賜,也請勿習慣性的把養生當成知識性的線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