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次為類似的靈感撰文,文章裡面多多少少會提到「我不曾想過要訓練一批使用酵素的消費者」。

一直都知道,要訓練出願意持續學習的學員並不容易,可是當學習程序不在價值體系中,旁人就只看到表象,譬如喝酵素。

這是自律養生所產出的標準畫面,你在斷食,旁人在吃,旁人問你為何不吃,你的回答是:「我喝酵素」。

或者,你同時表示正在執行斷食,接著旁邊的人很疑惑的問:「你又不胖,幹嘛要減肥?」,或者有人會這樣說:「你又被哪家傳銷公司推銷了?」。

換一個場景,就在你的身型和氣色都大幅翻轉之後,旁人問起經常看你在喝的那個東西,你回覆說這都要從上課學習開始,旁人有很一致的回答:「多少錢你幫我買,我不想上課。」

我們的確不宜強迫別人上課,我們也不致於堅守不上課就不能使用的原則,我們不談消費者有沒有忠誠度的問題,只談自律養生的日常需要透過學習和環境養成的事實。

 

我們再看一種場景,主角是不再上課的你,可是你買得到酵素,你也會定期斷食,一樣有旁人留意到你的改變,問起他要怎麼開始。

熟悉老師的你跟旁人說:「沒問題,我幫你跟老師約時間。」旁人的問題在身體的異常和不適,他試圖透過好產品尋求症狀的紓解。

自律養生不是醫院,不是診所,也不做任何治療的諮詢或訴求,自律養生分享稱之為身體之道的人體天賦,培養你對於身體療癒力的信念。

可是有多少比例的自律養生學員知道這種價值教育的分野,大家都很習慣根據在外面上課的經驗值來定義自律養生,反正上完課就是推產品,反正上課的目的就是要賣產品。

如果不需要學習也不需要諮詢,其實扮演老師角色還樂得輕鬆,自律養生就變成一個買賣交易的平台,可以改稱自律養生賣場。

因此,所有案例的關鍵角色都是分享人本身,如果分享人不上課,旁人上課的機會就不大,如果分享人不會參加幸福除垢營,旁人參加的機會也不大。

 

我有一回去扶輪社分享課程的經驗,地點在大直,那次的經驗永生難忘,屬於不舒服等級的刻骨銘心。

課後的隔天,我被邀請到其中一位成員的公司,現場有前一天聽課的三位女士,由於社團演講只有短短40分鐘不到,我邀請她們繼續跟上正規課程。

其中一位女士的回話讓我清楚知道這一組人的定位,她說:「我有錢,我只要買

產品,我不想上課。」後面兩句話很一般人的反應很類似,唯獨「我有錢」這三個字令我卻步。

如果我是做生意的人,應該最喜歡這種乾脆又有消費能力的客戶,可是我拒絕了這組人,這種頻率互動完全沒有交集,也不會長久。

從上課、諮詢到執行,可能會有點漫長,我們期望訓練出願意為自己更好的未來努力的學員,消費力不強無所謂,學習態度很優是重點。

不時會碰到只見過一兩次面就再見的人,當學員決定做,或決定不做,變數多半源自他們的周圍,決定放棄,我永遠尊重,頻率不相容,我一定隨緣。

 

體驗斷食以及透過斷食看到更美好的未來,這是一段學習的進程,持續努力的動機都從深度相信而來,我走過所有的經歷,因此願意努力勾引出真心誠意的願意。

因為酵素,我輕鬆驗證了斷食的美好,因為斷食,我對於養生之道有更清楚的體悟。

把酵素和斷食放在天平的兩端,兩者的重要性無從對比,因為不同單位,也不同範疇,好比不同空間的兩種文化或語言。

走進養生之道必須要有明確的動機,是斷食的動機,不是喝酵素的動機,因為要執行斷食,所以需要有酵素可以搭配。

自律養生的標準流程是學習、諮詢、執行,執行之後繼續學習和諮詢(非北部學員爭取線上課程和諮詢),酵素和有益菌屬於斷食期間調整體質的生命資源。

斷食的材料不是隨處都有,也不是到哪裡都買得到,因為獨特的發酵液讓我們見證到斷食的美好,深知這是一份利人利己的工作。

 

我的健康來自於斷食,因為有為斷食量身打造的酵素,體驗斷食變得駕輕就熟,這份禮物沒有獨享的權利,必須全力分享,努力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