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於胖的反應是什麼?更精確的問法是對於自己胖了的反應是什麼?沒有意外,醜的比例大於不方便,不方便泛指穿著和行動,而不方便的比重又遠遠超越了不健康。至於為何會胖,脂肪當然是罪魁禍首,有肥胖顧慮的人都不開心脂肪的來源,多數容易增胖的人甚至不解為何自己吃得比別人少卻囤得多,最後在得不到滿意解答之餘,只能把箭頭對準遺傳。

 

脂肪怎麼來的,真正問題的根源不完全是食物中的脂肪,而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比較明確的說法就稱胰島素為脂肪生成與輸送的指揮棒,只要胰島素濃度居高不下,我們對於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就會提高,意思是會更想吃精緻澱粉類食物,然後繼續在體內創造單一方向的脂肪物流。

 

問題必須回到身體更厚實、體積更大的脂肪囤積,我們先從一般人的念頭和舉止來破解重大的迷失,就從接受抽脂手術的愛美女性談起。在明確的減肥動機驅使下,醫生和病人共同決定把那些不雅觀的肥油抽出,好讓身體可以回歸期望中的美觀線條。先說結論,這是必須花大錢的手術,不是一般人花得起的費用,重點,這是傷害身體結構的做法,因為抽掉的不只是脂肪,還有滿滿的脂肪細胞,當事人在飲食習慣不改之餘,往後的脂肪將多出囤放在內臟空間的比例。

 

所以身體多出來的油脂有兩種狀況,一種是不斷被脂肪撐大的脂肪細胞,另一種則是脂肪內容正常的很多脂肪細胞。這兩種狀況直接回應當事人的飲食和生活作息,相撲選手就屬於後者,來自於他們每天都保留充足的時間讓身體休息和調整,加上大量的能量消耗,身體並沒有進入胰島素阻抗和高胰島素血症的情況。間歇性斷食被證明有穩定胰島素的作用,關鍵也在是身體在運作,不是食物在運作,和相撲選手的案例類似,間歇性斷食需要高度自律,對身體承諾,不是要求身體妥協。

 

脂肪細胞會長出脂肪細胞,脂肪不會長出脂肪,只會從肝臟一直輸送過來,只會從嘴巴一直進來,只會讓脂肪細胞一直膨脹。我們到底應該經營出哪一條脂肪動線,完全看我們的態度,完全看我們有沒有認清身體多出來的是脂肪還是脂肪細胞。脂肪是燃料,身體會提去使用,不需要央求醫生幫忙抽取,這種醫療行為抽掉了很多身體的結構,因為脂肪細胞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內分泌重鎮,在內分泌的恆定功能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脂肪,好比在體內監控我們行為的單位,它和下視丘串聯起來管理我們的食慾,聽他們的,或是聽腦袋的,結果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