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特權
還記得40歲的時候在做什麼,也記得50歲的時候在想什麼,最難忘60歲的那一天做了什麼。
活到我這個歲數,人生好比一眨眼,是一場電影落幕前的鋪陳。
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是唯一能做的是增強自己可以爭取時間的能力。
即使你這一刻只有30歲,不表示你的時間比我還多,可是可以確定你的機率比我還高。
可是30歲的人或許還不知道珍惜生命,或許也不清楚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
我不斷看著年輕一代怎麼重視吃,也不斷看著他們麼不重視睡,繼續看著他們接收資訊的方式,他們眼前多半是荒廢的時間和機會。
我在講堂描述一天吃一餐的珍惜感受,那是不用有經驗就聽得懂的情境,很熟悉學員附合的眼神。
吃三餐不會珍惜,因為食物和食物之間的時間很短,做的盡是摧殘身體的行為。
回到實做,聽懂珍惜的人不珍惜,珍惜變成空泛的概念,觀察到,珍惜也需要環境的陪襯。
問我30歲的時候是否珍惜生命,我願意誠實回答並沒有,當時的我,錢與情的重要性凌駕一切。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演練珍惜,必須從父母親的身教做起,家長在生活中熟練斷食,孩子就會耳濡目染。
身體的需求距離民眾的認知很遙遠,經由斷食珍惜生命是我們的福氣,教育下一代珍惜生命變成我們的責任。
走過不珍惜生命的年輕歲月,我願意投資自己的餘生教育身體之道。
在學員面前,我不斷以縮減的餐數來說明如何避免生命的耗損,以每星期5餐對照自己過往每星期固定的20餐。
這一段對比很有啟發性,執行動機源自身體的立場,起心動念就是不斷同理身體。
減餐成為珍惜生命的起步,聽起來不可思議,真正迎合身體脈絡的部分是每天身體得以休耕的時間。
延緩老化就在空腹的演練中,論述十多年之後,塑造出珍惜生命的環境。
建構教育身體之道的環境,就是愛自己的群體,就是示範珍惜生命的單位。
以年齡分析,我早已進入沒有時間蹉跎生命的歲數,必須以身作則,不斷呼籲,不停的講述,看到我行我素者居多,因而願意停下來思索的人不多。
養生是養護生命,養生是養護身體內部的生命,細胞的生命力從何而來,細菌的生命力從何而來,身體之道就是身體內部的生命之道。
腸道的年紀就是身體的年紀,腸道的乾淨程度反應菌腦腸軸的通暢,在生活中落實間歇性斷食與長斷食多年,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小了30歲。
在同年齡的人都全面呈現老態的此時,老是事實,生命進入最後章節也是事實,可是老卻健康變成讓人另眼相看的奇觀。
你不一定有機會享受這樣的特權,老人居然有實力睥睨年輕一代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