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的因果
每天維持一段不算短的空腹階段,對於年輕時候的我,那是絕對做不到的事情。
現階段,我很享受每天不碰食物一段時間,原則上就是整個白天,如果忙到很想進食,就放鬆的吃。
如果已經決定整天不吃,就不會感到飢餓,這是一種意念和身體之間的神奇默契,最多吃優格和香蕉。
空腹時間延長屬於養生很根本的日常,生理的穩定是必然的結果,睡眠的深度也是自然的發展。
從願意到熟練,奇妙的事情在我生命中出現,比起同年齡的外相,我一直沒有呈現太多反應年紀的跡象,我的心理素質距離放下忙碌的工作至少還有十年。
為何我願意,因為知道結果,因為深知有因才有果,有動機才有行為,有行動才有成果。
我們都很熟悉舒適圈的概念,可是不一定清楚自己待在舒適圈。
吃很舒適,應該沒有太多人反對,可是一旦吃違逆健康,我們就得深入了解怎麼吃才健康。
提到怎麼吃,一般的方向在食物的選擇,更深入些,就進入營養素的考量。
選擇食物和營養素沒有不對,可是沒有合到身體的根本需求,養生最根本的考量就在身體的思考,不是營養師的指令。
在指定的時間內沒有食物的打擾,很簡單的一句話道盡身體的立場和懇求,所謂食物就是熟食,就是指沒有酵素的食物,就是指經過烹煮後的食物。
守住這個原則,我經歷了七年,相較於早期的每季長斷食,沒做到每日和每週對身體的允諾,七年下來,領悟很多身體的哲理。
我問自己,還有沒有自己很不願意做的事,而做這些事情對我的健康有幫助。
很誠實回答有,本質上不是不願意,是暫時安排不出時間,可是不打算再給自己提出做不到的理由。
這件事是否一定得走進健身房,還要再評估,可是需要進入肌力和重量訓練,對於我這樣年紀的人來說,刻不容緩。
在家配置了一台飛輪,練習腳力和維持運動量,最近太忙,每週有兩三天沒騎,連20分鐘都安排不出來,我對自己提出警告。
我想表達一個重點,一切的一切都回到自己的意願,而你的意願有時候必須和舒適圈溝通,甚至激戰。
我大可以把忙碌擋在前方,說書稿的壓力剝奪不少時間,理智馬上糾正我,告訴我這是藉口,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問自己舒適圈在還是不在,真相是很熟練的事情就形成一種舒適的狀態,對我來說可能是寫一篇文章,或是講一堂課。
自律養生的工作嚴格說並不舒適,畢竟考驗不間斷,我的舒適圈就是工作和進修的日常。
面對要閱讀的書,面對要接觸的人,面對要寫的文章和書,面對要開發的社群,未知與陌生一直是我的考驗。
這個議題必須拉回到我對於因果的敬畏,不做就不會有結果,不面對就不會有意願,不深入問題根源就不會面對。
深入老化的因果,雙腿不動是快速老化的原因,大腦不用也是快速老化的原因,投射到不少我所認識的人身上,他們堅持加速自己的老化。
腦和腿不用了,身體一定快速老化,心不再對生命有熱忱了,也加速身體的老化,我在《幸齡人生70開始》寫了一篇序,標題是「年過70,您還學習嗎?」。
對了,我們最應該突破自己的就是不斷找到新的素材,然後不停的學習。
維持學習的樂趣和人際關係,保持有可以談心和對話的同伴,想要變老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