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過「度日如年」的經驗,聽一堂枯燥到不行的課,等待情書的時候,軍中數饅頭的日子,時間幾乎在焦躁情緒中停格,那是因為我們用不同的量尺,那是因為我們使用了特殊的期望單位。七十歲的人和三十歲的人過生日,差異何在?在於時間被賦予了有限的度量,在於生命在所剩不多時更顯得異常珍貴,「物以稀為貴」是稀鬆平常的體會,從我們被賦予有形的軀殼開始,時間就被物化,生命靠時間來計量,愈接近盡頭,愈感覺不安,只是盡頭在哪裡,沒有人知道,它不是無限大,它又似乎好像無限大。

 

軀體受限,生命也有限,這裡有生命課題的基本精神,好比計畫的時間表,好比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體驗珍惜,同時期許創造出價值。如果生命可以延續到三百歲,三十歲年紀的你不急著成家,四十歲的你不急著創業,五十歲的你還不到退休年齡,這和二十歲的年輕人還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摸索生命,有什麼兩樣?我點出一個人性議題,這是上蒼託付的測驗題,我們是來接受磨練的,我們是來經歷艱困的,困難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人生應該學習的基本功夫。

 

注意看,是哪些年齡層的人走進靈修世界?是哪些年齡層的人透過冥想認知到心靈的平靜?是哪些年齡層的人經由宗教的扶持找到心靈的慰藉?都是在人生設定好的框架中碰撞與跌跤過的人,都是在人生旅途的平均年數走到後段的人。這些人有機會透過有限的視窗看到無限,這些人依然承載有形的身軀,卻體驗到靈魂無形的存在;這些人依然在物質的世間中遊走,卻嚮往著靈魂世界的奇妙;這些人體驗過人間的必修學分,體會到要在生命中翱翔的基本態度。用聰明智慧保護自己,用自私自利袒護自己,人始終無法起飛,有可能終其一生,我們都不會知道來到世界的目的何在。

 

回想一下,我們一生到過多少地方,做過多少工作,省略掉過程中的足跡,忘掉路途中的辛勞,即便是汽車取代了步行,即使是飛行淘汰了航行,濃縮之後,假想成翱翔到每一個定點,我們不會願意錯過路途中的景色,錯過的卻是人世間應有的交錯。原來翱翔是靈魂的專利,在凡塵中的人,翱翔只是虛擬的境界,我們可以在意志中翱翔,也可以在決心中翱翔,我們當然在潛意識中翱翔,也本能在睡夢中翱翔;原來和宇宙共振就可以翱翔,思想正面才有機會翱翔,否則就只好等到物質的身軀在人間隕落,我們的本我終將展翅高飛,翱翔天際。

 

當束縛是必要的,它就是成長與進步的必要條件;當束縛是天生的,就讓它不成為束縛,掙脫束縛的觀念與限制,我們終於有能力在人生中飛翔,動能可能是天賦,可能是努力,可能是積極正向的態度。翱翔正是我們的人生使命,即使必須飛過重重的難關,即使必須穿越傳統的藩籬,進入翱翔的境界,人生不再有所畏懼,生命已經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