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畫面,我們一點都不陌生,是發生災難之後,民眾對商家趁火打劫的混亂狀。曾經發生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亞洲,沒有記錯的話,在美國也曾經發生類似事件,如果發生在國內,會不會有暴民搶劫商店的事情發生?我相信失去控制的可能性是存在。至於日本,已經不需要過於強調,因為全世界的人都已經看到,全球媒體在很短時間之內,突然對日本人肅然起敬,不是日本人完成了多麼了不起的建設,也不是日本人在國際貿易中創造出多麼傑出的績效,是日本人有一種歷經幾百年不曾消退的民族性,是日本人已經透過代代的傳承,在基因中記錄著謹守分寸的紀律性,表現在外就是井然有序的規律性,全球媒體不約而同以「動容」形容之。

 

我個人因為家庭背景的關係,因為父母親的特殊偏好,而有多次近距離接觸日本的經驗,出國紀錄中,其他國家不是一,頂多就是二,而日本卻是不折不扣的填上「很多」,因為真的多到數不清了。父親是位講究公正的人,他從小接受日本教育,日本人在品德修養這一區塊尤其吸引他,在他的論述中,除了當年天皇發動戰爭並且侵犯鄰國的舉止外,我幾乎聽不到父親對日本人的任何批評。日本人不是不會犯錯,是知道過錯之後,認錯的勇氣令人欽佩,這些觀點理論上限於平均數,有其客觀上的正確性,卻不表示每一個案都是百分之百的精確,畢竟在威脅利誘中,在潛移默化中,人還是存在改變的無限空間。

 

所以把日本人集合在一起,很容易就顯現他們與眾不同的民族性,在共同目標與意識下,從自律到團體紀律,日本人在從容中自然表現出團結的性格。稱讚日本人並非直接否定其他民族,包括我們自己,而是在日本人團結的案例中,我們找不出任何的例外,因為在團結之前,是其他因子打好了地基,是日本人的禮節,是日本人的整潔,是日本人守規矩的傳統美德,在他們守秩序的空間中,如何有機會竄出不守規矩的異類?當買不到滿意的物品,當試穿之後不合意,日本店員像我們鞠躬道歉,我不免俗聯想到台北百貨公司裡的棺材臉,這除了是雙方文化的差異,也是教育體制的明顯落差,從旅行業的角度,就是格調的差別。

 

國家發生空前大災難,食品店家把僅剩的貨品拿到店門口免費贈送,外頭則是井然有序的排隊人潮,慈悲心令人感動,禮節心又何嘗不令人動容?我們沒有經驗,但是可以記下來學習;我們不曾碰過如此危難,但是可以謹記別人家的風範,不僅如此,有機會,有能力,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偉大的行徑發揚光大。日本東北大地震帶來很多人生的啟示,患難與共要真正經歷浩劫,同舟共濟要從丟棄私心開始,亂中有序也需要一種無形的信念。別人的危難寫成活教材,我們只要從中學習別人的優點,確保這種美好不會永遠是別人的專利,我們一樣有機會讓全人類動容。

 

每回從日本回到國內,我一定要經歷一小段時間的不適應,從規矩到不規矩,從禮貌到不禮貌,從紀律到沒有紀律,好像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