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自噬的解說中提到癌症的反向機轉,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是細胞自噬的開關在癌症病人身上屬於關閉狀態。焦點放在細胞自噬的研究室,很重要的背景是間歇性斷食,當然可以進一步連結全斷食,合理研判進行間歇性斷食可望逆轉癌症的路徑,因為細胞自噬的開關重新開啟。其實在細胞自噬的研究公諸於世之前,深度涉獵斷食的人早已掌握到身體甦醒的關鍵按鈕,只是很單純封住食物的進駐,身體就會進入不可思議的復原程序。

 

聽到這個訊息的人直接把關注力快速連結到近期罹患癌症的家屬,感覺收到解方,感覺家人已經得救,腦袋甚至出現要家屬進行間歇性斷食的念頭。這種反應經常出現在思辨單純的人身上,給個東西就期望出現結果,病人好像吃到仙丹就等著康復。事實上我們如果不是癌症病患當事人,事情就不可能完全呼應我們的想像,因為我們不是病人,病人不是我們,需要逆轉病情的不是我們。

 

主題是動機,如果動機不在病患身上,任何家人的關注都無法轉換成為病患的動機。主題也是認知,如果病患不清楚真相,如果病患沒有理解身體的運作邏輯,如果病患並沒有信任身體的認知,也就不會有願意改變的動機。另外一種發展,告知病患嘗試是死馬當活馬醫,只是試看看的動機,結果依然不會太美好,因為信任度不存在,信心也不俱足,這不是身體的康復藍圖。

 

求生意志是一種人格特質,在癌症病患身上的確是很重要的力量,可是還需要一種特質,是一種生存特質,是一種和自己對話的認知能力,來自於勤奮的學習,來自於虛心的受教。認知串接到信念,動機轉換成行動,行動會繼續連結到更強大的信念,在一位求生意志很強的癌症病患身上,他需要完整的生命翻轉力,家屬的陪同和鼓勵成為最強大的支柱,從來都不是藥物,從來都不是治療的需求。

 

在第一線觀察人性,每一位出現在我眼前的都是我的學分,用力行銷未雨綢繆的過程,見證到的就是人性的學分。沒有被病痛糾纏的人是否也需要具備求生意志,投機心態或多或少干擾了決心的力道,其實從間歇性斷食的執行力可以看出端倪,體悟到自律和惰性的取捨,裁決者通常是時間,可是在癌症病患身上,時間卻是最珍貴的因素,完全沒有惰性撒野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