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在場
寫文章有一些原則,我個人的經驗法則,首先是要有靈感,其次是精神要好,不常寫文章的人想得到以上觀點,我最重視的原則是必須單獨一個人,身旁不能有任何人事物的干擾。回想這些年的創作現場,只有一個場景,就是書桌、電腦和書房,專心工作得到的回報,不是酬勞,而是成品。發表一場沒有講稿的演說需要全神貫注,舉辦演唱會的歌手不能忘詞,一氣呵成講一場講座或唱整場演唱會,這種進入神馳的境界,先決條件是用心。
用心,好簡單的兩個字,意境卻是深奧到不容易參透。用心不同於用腦,用心用哪個心?專心專哪顆心?其實不需要給答案,多觀察就會瞭解。我從台上往下看就一目了然,邊上課邊滑手機的不知心在何處,面對面談話也很清楚對方的心是否在場,在我真正領悟感動的意境後,身為授課的人終於理解應該帶哪顆心來學習。學習不用腦而是用心,腦用來思辨和記憶,心則是用來感受和接收頻率。學習身體之道,對於造物的創意感動,對於進化的設定感動,來自於用心專注的感受,專注的同理身體。
除垢營濃縮成七小時的流程後,幾位志工和我幾乎沒有一刻得以分心,送走每一位學員之後,接著把桌椅和資材打包歸位,終於得以喘口氣休息,可是我們依然氣定神閒。因為工作沒有因此結束,助教還要負責晚點的視訊,我得把所有資材載回辦公室。專心講一堂課後,領悟聚精會神之後的疲累,全程帶一場營隊後,領悟專注工作的耗神,好比開一趟長途車回到市區,碰到第一個紅燈停車,突然打了一個大呵欠,那可是身體鬆弛之後第一個平衡反應。
進入資訊爆炸的時代,最令人有感的,專注不在是正常的舉止,用心不再是日常的狀態,因為要滿足的人事物太多,因為可以專心做一件事的機會太少。智慧型手機幾乎伴隨我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我也幾乎同步目睹專注力的流失,結果竟然觀察到奇特的現象,發現自律養生的執行力和專注力對等,應證了身體之道必須用心感受,不能用腦認識。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深度互動的某幾位學員,他們對自律養生的認知是銷售產品的單位,誤以為我刻意在課程中迴避談產品。
心不在現場,那你來做什麼?這句話說的除了是用心程度,還有動機的位置,強調過多少次了,不要強迫你的親友或你的病患來上課,也不要幫你不學習的親友買產品,因為這樣做不僅浪費錢,也浪費時間,同時浪費彼此好不容易建立的情感。早期在斷食營,我們感謝學員把身體帶來,唯獨遺漏了學員的心可能還在家,到如今,還是有很多人無法理解身到心也要到的重要性,總是少了內源動機,總是白忙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