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誠品的常客,那是讓我可以快速看書並選書的場所。

最近不常去信義路旗艦店,都利用前往羅斯福路蔡醫師診所之便,進出誠品台大店。

旗艦店即將在年底結束營業,我無法形容內心深處對這件事實的不安,十年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會去走走的好地方,居然要消失了。

讓我再度回想起101大樓早期的Page1,20年前這家書店在台北市開幕,曾經是我購買原文書的最佳去處,結果經營十年之後依然翻到最後一頁。

台灣的愛書人就要受到這樣的對待嗎?這是環境的問題,當然也是教育的問題,這和台灣的作家處境不是同樣的一件事嗎?

書店不好經營直接反應閱讀的風氣,看書的人逐漸遞減是一種現象,讀書與思考相輔相成,不看書的人多當然不是一件好事。

 

從捷運走進誠品旗鑑地下二樓,我直接前往三樓,挑了幾本書之後,駐足在健康書的區域。

看到自己的書擺在很顯眼的位置,總編說代表這本書符合誠品的調性,被逛書店的人看到當然是關鍵,書畢竟是我和讀者的媒介。

會有某一刻,這本書會從這個書架上被移走,放到另外一個不是新書的書架,或者說是比較乏人問津的書架區。

每次出一本書,就會經歷這種從有到無,然後是從顯眼的位置到必須用力尋找的位置。

從新到舊,從有到無,從出現到消失,從開始到結束,從起心動念到大功告成。

從日出到日落,從春天到冬天,周而復始是自然的常態,有生就有滅是生命的經歷。

 

人生有一天會圓滿,心跳會有一刻終止跳動,這是常識,這是基本認知。

人人都嚮往長壽,人人都希望生命終止那一天可以無止境的延長,卻不是太在意這一刻的行為和生命終止那一刻之間的關係。

科技違反人性,更具體的說,科技所違反的是自然,是法則,科技把我們帶往外求,而不再內求。

思考是內在的整理,體會到閱讀和思考的關係,看到不閱讀和不再進步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看到生命品質和壽命長短不對等的關係。

很有錢和很健康不一定成正比,很成功和壽命很長不一定有關係,可是人人都嚮往而且拚命追逐的不會是後者,是前者。

價值觀無所不在,我們熟知這個名詞,可是不認識這件事,我們的腦袋有它的存在,可是它裝載錯誤的內在。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很有錢,因為很有錢和很成功是同一件事。

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是要講究面子,因為面子讓外人看不到我們藏匿起來的醜陋,因為丟臉的事情不足為外人道也。

潛移默化,我的下一代也收到類似的啟蒙,而顧此必然失彼,目標有錢就會失去有內涵,目標價格就會失去價值。

生與滅連成一條線,每一天都是生,每一天也都連結到滅。

每一天的行為都和最後一天相關,每一天的態度都影響到最後一天的狀態。

我總是憂心不懂養生的下一代,真相是我們養出不愛自己的下一代,因為環境一直都在示範遠離自己的講究和方式。

 

環境物化我們的人生,書店無法經營和人們偏頗的價值觀不無關係,文化水平的淪落和傳媒的隨波逐流不無關係。

我在從事教育的軌道中觀察人性,來與去是常態,合與分是常態,能合是有緣,能常聚更是有緣。

人生短暫,我們都不想空過,我們都不希望未來回溯,發現是一場誤會,所有篤信的真理竟然源自一句謊言。

剩下來的日子謂之餘生,餘生長短無關這一刻的年歲,生命典範無關這一刻的財富。

靜下來閱讀是美麗的時刻,停下來思考是人身的特權,聚在一起同樂是生命的禮讚。

活得有價值的元素不是有錢,是有時間,活得很健康的要素不是有命,是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