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會走進書房,那是我工作的天地,書房有一台電腦,那是我創作的工具,我熱衷於沈醉思考與文字的激盪中,那是讓我快樂的泉源。因此走進書房之後直接坐在電腦前面,變成一種慣性,昨晚意猶未盡的好書和一早拿到的早報跟著我進書房,結果放在桌上幾個小時,我連看都沒看它們一眼,有一種專注力讓我一時忘了其它空間的存在。可是走路時間一到,我毫不考慮關上電腦,一身便裝走出去踏青,從室內走到室外最大的差異是空氣品質,我利用走路的時候將自己放空,新的靈感卻在那五十分鐘之間大量湧入,四肢和腦袋分開創造各自的價值。

 

這是我和一位老朋友失聯三年之後,見面敘舊時所跑出來的靈感與想法,他任職於媒體界,一路在外國人的環境中求學與工作,所以英文一級棒,由於是外省第二代,中文也不差,他的條件基本上不擔心沒有飯吃。事實上這位已經接近中年的好朋友一點都不如意,也不快樂,不完全因為他單身,沒有女伴,是因為他沒有找到生命重心,他的價值觀和時間分配完全搭不上關係。當他長期處於自己的孤獨世界中,電影和電腦成了重要的慰藉,還有就是吃,他可以透過吃得到短暫的滿足,這是我關心他的另一個層面,他已經過胖,我有責任協助他把健康找回來,如果有機會,還有他的得意人生。

 

我們常聽到所謂「瞎忙」,這位我已經認識二十多年的朋友正處於沒有羅盤的人生十字路口,為什麼我看得懂,因為我也走過同樣的路,事實上外面世界有多少這種族群,我保守估計比例甚高。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心得,我直覺提出我的疑問,我請問老朋友平時看不看書,他告訴我資訊來源都是網路,他的生命基本上沒有撥時間給看書這件事。首先,不看書本上的觀念提醒與知識獲得,從來不知道生活中還可以靜下來閱讀,從來未曾從閱讀中體會到生命可以因而昇華,我自己的體驗,所有人生方向的定奪都是別人的智慧給我的啟示。

 

我告訴朋友,閱讀是一種修煉,閱讀也是一種把自己深層的思考挖出來的途徑,我們的學習總是需要別人來提醒,我們的智慧總是需要別人來加持;可是不停下腳步,我們如何能把杯子騰空,我們如何能準確的把作者透過文字所表達的景象吸收,我們如何能夠讓知識平穩的流進腦部的記憶體中。出國旅遊時,我常提醒兒子不要動不動上車睡覺,好好把握車外美麗的風景;人生旅途貴在適時做情緒的沈澱,除了反求諸己,閱讀是一種相當優質的技能,可別忽略人生最划算的投資就是把作者一生累積多年的智慧花最短的時間吸收,無價的東西可能才花我們三百塊,不好嗎?

 

生命的轉捩點可能就在決定開始看書的那一刻,對我來說,還不到二十年,可是收穫滿滿,停下忙碌的腳步,去買一本書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