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人幫你準備好,只要缺了,就會有人負責幫你補足,問題是,你會怎麼看待擁有的這一切富足,你會謹慎善用擁有的這一切資源嗎?珍惜是歷練,是生命的足跡所累積的能力,你不大可能天生就會,也不是天生就懂。我們都透過失去才體會到擁有的可貴,我們都是在沒有的狀況下懷念起曾經的擁有。

 

幼稚不懂事或許也是必經歷程,父母親交代好好讀書,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曾經回顧那一段不需要工讀賺錢的大學生涯。人生就這樣記載著非常寫實的因果,相信每個人都有因果關係的體會,就是因為不成熟才會成熟,就是因為不珍惜才會懂得珍惜。有多少離鄉背井出去闖蕩江湖的故事,成果不論好壞,不論成功失敗,最後都是在回到溫暖的家,在珍惜與不珍惜的記憶交錯中,用力擁抱家人,甚至於痛哭。

 

我從小就不害怕生病,因為誤以為健康就在樓下,是我家樓下,我父親的診所。很好笑吧?可是那就是一個幼小心靈的主觀認定,父親是醫生,是健康權威,生病找他就可以搞定。時空轉換之後,我把這段走到樓下的距離描述成「最遙遠的捷徑」,指的是找不到健康的解答,解決不了健康疑惑的空間,那是距離健康最遙遠的框架。真的是很大的反差,提供健康的處所最後被我判讀成和健康完全沒有交集,認識身體越多,觀點就越清晰,過往的主觀就越形遙遠。

 

曾經聽中國大陸的朋友描述鄉下人長途跋涉到北京漏夜排隊掛號看病,因為路途遙遠,聽起來就格外辛苦,從結果論分析,我相信這不是划算的投資,時間上和費用上都不是。類似的劇本全世界都有,就是追逐名醫的故事,就是治療特殊病症的專業處方,現在的傳媒最會銷售這種菜單,除了好吃的餐館,就是專門治療某種疾病的醫生。我所謂的「最遙遠的捷徑」又出現了,不是樓上到樓下的捷徑,是醫生就在自己身上這麼近,尋尋覓覓這麼久,最後所有解答都在自己身上。

 

如果醫生就在自己身上,我們卻讓醫生變成一顆腫瘤,肯定存在觀念上很大的謬誤;如果醫生就是自己的身體,我們卻讓醫生變成發酸發臭的廚餘囤積處,我們的行為肯定做得很超過。而我們做得最離譜的事情就是認知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從把食物過度烹調到把這些食物分時段往身體裡面輸送,從文明重症的所有發生軌跡論斷,就是每天都做這些事情的結果,除了在身上囤積毒素外,我們還非常努力的打亂身上的荷爾蒙平衡。

 

身體擁有經營健康的實力,那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天賦,少吃就還原這個能力,練習斷食就激發出身體的潛力。針對這個大方向,有高達五成以上的人以肚子會餓拒絕接受,我看這種論調就是最典型的珍惜反差,飢餓即便是激素的傳遞,卻源自於食物的訊息,要特別強調,是熟食的訊息。在醫院與身體之間來回穿梭,我們長期都把醫院交給我們的東西往身體裡面放,這些物質則讓健康更加遠離身體,讓我們更加遠離自己的家。

 

珍惜是歷程,是很多人生病之後才興起的努力;珍惜身體是歷程,是我們遠離身體很遠之後才體會到的擁有;珍惜家是歷程,是我們離家很久很久之後才懂得認真看待的態度。回家,是人們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出現的念頭,其實那是一種珍惜的驅動,是一種透過思念所聚集的情愫。什麼時候會懷念健康,是沒有健康的時候,什麼時候會想家,是回不了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不懂得珍惜?珍惜是不是人們逐漸失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