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課堂上一定會講到的重點,生命會有一定的時刻,它指引我們進入「孤獨面對自己」的思考,內容即是必須靠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我談健康,所以重心擺在「健康靠自己」,畢竟身體是自己的,我的經驗是沒有人反對這種再清晰不過的邏輯。事實上,接受是一件事,相信是另一件事,距離最遙遠的是另一件事,它叫做執行,這就是一則簡單的道理,當它進入人類的思考之後,出現深淺不一的傳導效應,最常經歷的就是「說」與「做」這兩種不同性質與力道的表現。「獨立自主」是一種概念,它可以是一種性格,它可以是一種信念,它也有機會轉化成一種態度,放在我們身上,它就是一種隨時都在考驗我們的學習與人生體驗。

 

話題依然從健康談起,我發現「健康是自己的」這麼簡而易懂的道理,在民間付諸實踐的比例不高,幾乎從潛意識就否定這個事實,轉而把自己的健康寄託在自己所信賴的醫療院所,不相信,問問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那個意念,也同時摸摸自己良心。為了達到健康,你都做了些什麼?其實重點應該是沒做什麼,因為有所寄託而不知道該做什麼,因為重視其它事情而忘了做什麼,其實對於疾病,一般人都還存在相當的恐懼,可是醫療並不負責解決我們的恐懼,想像安寧病房的孤獨一角,醫生已愛莫能助,那一刻最能體會健康是自己的,是要靠自己的,奈何?

 

仔細端量自己的所有,真只有健康屬於自己所有嗎?健康觀念的式微就從有所倚靠開始,廣義檢視,生命不才是屬於自己?我們是否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靠父母扶持?包括知識的獲得與營養的補給,知識與營養都可能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是屬於自己的擁有,關鍵在於何時體會到這件事實,關鍵在心態上何時展翅高飛,完全脫離父母而獨立。我從小養尊處優,獨立概念養成比較晚,在人生的進階與成長呈現空窗與蹉跎,事實證明能力再強,書讀得再多,甚至於事業版圖再大,一個人未能體會生命自主與獨立面對人生問題的重要,人生就將持續在篳路藍縷中摸索。

 

看到一個年輕人獨立而且成熟,我總是感佩,通常都是由衷的欣賞與尊敬,你以為類似這種獨立自主的人格與心態很多嗎?我們複製了上一代的教育模式,而且變本加厲的呵護子女,結果就是繼續拉長成熟與覺悟的時間,投入無價的時間成本和修補代價,沒有製造社會問題就算是慶幸。聽到企業家把遺產捐給公益,一毛都不留給後代,我看懂他的生命價值,卻無法體會那種成熟境界與勇氣,又回到前面談到的接受、相信與執行,經由自己思考與創造的才是永恆,擁有可以交接,財產可以繼承,裝在自己身上的才是真正擁有,說與做都還存在距離,這是一門非常艱深的人生課題。

 

愛自己很重要,照顧自己身體是必要的修養,訓練自己獨立思考也是必要的能力養成,克服重重人生難關更是必要的功課,朋友可以幫忙,家人可以扶持,關鍵還是在自己的體驗,所有無法仰賴他人的生命事,我們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