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新聞挖挖哇」在談親子教育,關於接送小朋友上學及補習,有一種形容頗令人訝異,不過想想也不盡然不合理,他們說有媽媽每天要來回接送十來次,而且「樂在其中」,注意那個「樂」字,就是「快樂」,媽媽投資金錢和自己的生命當「孩奴」,儼然安親班的專任司機,重點是「快樂」得不得了。我又隱然看到一個小孩被媽媽處罰的畫面,不為什麼,只是考試成績未能達到媽媽所設定的標準,只是學期名次落後給鄰居的同班同學。還有一個媽媽陪小孩做功課的畫面,小孩寫功課的地方是餐桌,媽媽則手持遙控器,眼神鎖定在電視裡正在播出的八點檔。這些家長代表「是非對錯」的典範?他們所灌輸給下一代的是哪一種「價值標準」?

 

小孩子當然不懂,只是媽媽的行為就代表正確的示範嗎?恐怕相當高比例的媽媽到了小孩在社會磨練碰撞的時候,依然搞不清楚是誰在小孩的心裡種下了錯誤的種子。類似這樣的案例,我們一生中要攜帶多少「無明」?固守的原則、篤信的價值、堅定的教條,其實是離譜的信念,多了一棟房子,多了幾個學位,多了幾千萬存款,多了幾個頭銜,通常很滿意的不一定是當事人,經常得意忘形的都是家人。如果教育小孩只是讓自己有面子的一種方式,如果望子成龍只是確保自己在親朋好友前抬得起頭來,如果兒子女兒只是必須按照你指定方式存活的軀體,如果你堅持書讀得多就代表錢賺得多,如果你認定會賺錢又一定會做人。

 

這麼多「如果」,有多強的信念支撐著?人之所以與禽獸不同,在於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我們的教育怎麼連最基本的人權都忽略了?你可以說未成年的父母親有權幫他們做決定,就捫心自問,大學科系是誰做的決定?選擇工作方向是誰的意思?要門當戶對是誰的堅持?愛與恐懼是多麼不相容的元素,這兩種情緒糾結在一起,如何做出客觀的判斷?孩子還沒長大,我們已經開始擔心他們未來沒有競爭力,還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父母親透過學習多種才藝,徹底壓抑孩子的天賦;還沒有能力想清楚人生方向的小孩,父母親早已挖好一條溝渠,小孩只要坐上船隻,順著水流走就不會錯了。

 

一個人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活不下去當然是他自己的事,就你親眼看到的個案,他的家庭教育是否有一些關聯?一個人缺少與人相處的誠意,沒人理他當然是他自己的事,他的環境養成真的一點關聯也沒有?當你發覺堂堂一個大人,連「負責任」是什麼概念都不懂的時候,仔細端量,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父母親也都是高級知識份子,你以為問題的根源何在?是他的家庭?是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還是國家的教育制度?才是幾十年的歷史包袱,我們知識與智慧的傳承已經錯亂,當每個人都是對的時候,是誰錯了?是誰該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