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七年級女生的故事讓我感動萬分,她們曾經是國內企業派駐上海的同事兼室友,奇特的機緣牽引,我認識了她們。

她們的故事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精彩程度有整理成一本書的實力,忙碌生活中,我每週安排一個上午和她們對談。

簡單描述故事重點,八年前,M在上海發病,經診斷疑似腦瘤,同事C陪同搭機回到高雄,因M父母住高雄。

原來打算把M安置妥當就飛回上海的C,很意外的留下來照顧M,因為她發現M的家人沒有人有時間陪同照顧。

原來關注一則和難纏的病症搏鬥的故事,M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在深入故事的細節後,C的人格特質和態度更加令我感動。

C不是留在高雄照顧M一星期或一個月,她放棄了工作,全天候照顧同事,她已經照顧M長達八年。

 

我認識M在她發病而且病情穩定之後,在我眼前,她看起來就是健康而且樂觀的女孩,直到聽說她復發,我才知情,開始關注她的狀況。

訪談中,不斷驗證我對於發病的觀察,M的原生家庭和成長背景塑造她獨特的情緒軌跡,發病或復發都在負面情緒強勢灌注之後。

我看這兩位女生的故事,不是單純照顧者和病人一起征服病魔的故事,我看到陪同的力量,我也看到慈悲的力量。

不單是生病需要陪同與關心,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被關心,健康的人也需要有人陪同。

M持續在養病,C持續陪同中,她們對於疾病在人體內的軌跡有所察覺,她們的故事是很好的教材,她們的組合成為我的老師。

多數人對於疾病的情勢不會察覺,幾乎都是在身體拉警報之後才驚覺「為什麼是我?」,在我所記錄的所有個案中,平日依賴藥物都是關鍵因素。

 

某一天的訪談,我依著當天的靈感問M:「活下來了,妳對於活著有任何體悟嗎?」,是M主動找我討論出書計畫,她的動機已經給我答案。

從鬼門關走一遭都有旨意,我們必須對於生命的遭遇有所體會,不只是生病走一遭,出門一趟都走了一遭。

重點是我們還活著,活著要做什麼?活著有什麼價值?兩位年輕女生和我聊起生命的意義,老人言不見得管用,年輕人的看法或許更有參考價值。

我能提供的心得是「不只為自己而活著」,年輕人打算藉由她們的故事和世界接軌,年輕人打算撰寫為生命奮鬥的感人故事。

M希望把自己沒有被可怕疾病征服的點滴記錄下來,我看得出來她心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感受,她看身旁這位夥伴,應該是不可思議的感動。

人生存在各種為病痛鋪路的劇情,從親子關係延伸到親密關係,從人際關係延伸到合作關係,這些關係記錄了人格特質,人格特質記載了病痛潛質。

 

聽聞這兩位女生的故事,對於C的作為,我們從人間的角度,從交情的深度,從各個角度分析研判,會深覺這不是凡人的行為。

我因此對於C的成長背景做了深度的追蹤,在我預言這女孩未來的人生絕對不凡之前,必須說,她能活著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故事。

她的故事我先保留,當然不是富貴家庭的背景,也不是小康家庭的成長背景,是生母必須在她就讀小學時交給親人撫養的劇本。

親人遠在講英文的加國,她幾乎在沒人關愛的環境中長大,聽完她的故事,必須說我喜歡這樣的磨練,只是我們沒有勇氣迎接這種人生。

記載恆毅力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大約十則恆毅力的故事有九則由女生主演,恆毅力都有很耐人尋味的艱困旅程,C的版本多次讓我眼中泛淚。

因為活著,所以更要協助他人活著,人生的某一階段,我們都能體悟自己為何活著,我們都清楚知道,我們活著可以協助他人活得更具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