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氣死人」是從小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很可能在言談中就順口而出,重點是大半人生,我從未理解這句話的真諦。我們一生都在賽跑,想想看,你花了多少時間在賽跑?你現在想到那些和別人賽跑的經驗,愉快嗎?或許有時候,多半是沮喪和充滿挫折感,如果賽跑的對象是自己呢?輸給自己,你會有挫折感嗎?可是一旦超越自己,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那又是什麼感覺?我花了很長的人生路體會這些道理,習慣和別人比劃,遲早有一天被比下去,運氣不好的話,所有人都比你優秀,你從此一蹶不振,何苦?

 

小學一年級,我和同學比寫功課的速度,老師規定的功課必須在放學之前寫完,這位同學叫高榮賢,他後來身高176,贏我;交通大學電子工程,不同組沒得比;出國留學讀到博士,贏我;美國台達電子高級工程師,社會位階和收入,都贏我。其實我有點在自嘲,這就是我從小生長環境所賦予的價值觀,不時就會有人選和現況被拿來相比,既然要比,我們總是被比下去的一方,只是有沒有可能,我成為別人增加挫折感的源頭?我的生命比較豐富,我的外型比較年輕,我的文筆比較好,其實這是自我安慰,我根本沒什麼可以拿出來和別人比的,再比,就連活下去的勇氣也沒了。

 

「比較的心帶你走向挫折」,這是西恩史帝文森(Sean Stephenson)在他的著作《拒絕「可是」的人生(Get Off Your But)》中的一段章節,活了一把歲數,需要由身高不到我們膝蓋的人來激勵我們,我們應該花多少時間,好好檢討自己,告訴自己,應該要慚愧。西恩已經是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和演說家,出生就帶著「先天成骨不全症」,也就是俗稱「玻璃娃娃」,他所講出來的每一句話和寫出來的每一個字,來自理應殘缺卻完全不殘缺的體會,我都用心吸收,和他比,你我都應更樂觀,看到他的自信,我們哪來資格失意和挫敗?回顧生活周遭的比較心,要不要相信,所有不快樂都由此而來?所有人生的困境都是比出來的。

 

我有兩個兒子,印象中,他們的成長過程,有一種氛圍伴隨者,我不知道這種心理素質在我心裡多久了,就是他們沒有老爸優秀的一種比較心,他們書讀得比我差,字寫得沒我好看,學問沒有比我好。其實我所期望的是另一種狀況,我希望我比他們遜得多,我討厭比較心,卻長期丟不掉這個惡魔,它隱藏在潛意識裡,不時成為我思考的一部分,雖然是環境的影響力,卻不能讓它成為耽誤快樂人生的絆腳石。兒子曾經說出「書都被你讀光了,我還讀什麼」,這是比較心教育所引導出來的思考,透過本文告訴自己,如果做不到讓兒子為自己而活,如果教育小孩活在比別人差的陰影中,我算什麼父親?

 

想想自己健全的四肢和健康的體態,想想自己的擁有,想想自己的專長,還在埋怨自己的貧乏與缺憾,就醒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