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的偏執
氣候變遷不再是新鮮議題,就連世界末日都不是多麼聳動的議題,在多數地球人的內心世界,那是危言聳聽,那只是一些預言家視野所閃過的奇幻世界。那就問自己心裡吧,我相信氣候極端化是你我的共識,全球的經濟結構似乎持續動盪不安,全世界國家都在亂,不是政局亂,就是財政亂,知道美國和法國的財政缺口,聽到英國的社會動亂,人類的世界,你可體會到一種必然走向?這其實就是多數科學家不看好地球未來命運的基本面,有一座維持地球命脈的馬達,其動力來源是人類的私心,擴大成為企業的營運方針,再擴大成為國家的存活命脈,所有軸承都以背離大自然運作的方向運轉,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正往哪去?
私心是分母,物慾是分子,只要是有人生存的地方,生態都不再為大自然所喜悅。我們的家、辦公室,社區、社團、社會、鄉里、城市、國家,這一條由人類所經營出來的聚集,有時候又號稱文明,至於文明和文明集結與連結的結果,通常就號稱科技,家的版圖可以擴大到世界的格局,因為地球已經「平」了。這固然是一種比喻,代表世界的距離縮短了,代表資訊的傳遞不再有時間差的障礙,不要忽略,這是人類的成就與自信,在享受科技同時製造二氧化碳的時候,另外出現一條邁向黑暗與毀滅的道路。這不是杞人憂天,這是統計學,可是說是人性統計學,把人的私心與物慾套進公式裡運算,出現的不一定是毀滅,卻肯定有子子孫孫呼吸困難和瘦骨嶙峋的畫面。
控制不住了,無法逆轉了,人類甘願步入死胡同,不築自己的墳墓,也建別人的墳場,生存的目的在踩到毀滅的紅線。錢愈賺愈多,房子愈買愈大,食物愈吃也愈多,依然是慾望與人性所把玩的遊戲,就生存的公式來說,只要有錢就無所不能。有錢人或許不代表地球的大宗,金錢遊戲卻充斥在地球的空氣中,這種環境創造出高比例的「遊魂」,表面上為自己而活,實際上為比較而活,為更多而活,為無止境的擁有而活。在很多人的認知中,生病很正常,老化很合理,吃藥是正途,治療是命脈;他們甘願花大錢治療突然降臨的重疾,不願意花小錢維繫自己的體內生態;他們忽略這是個「贏家通吃」的世界,以為自己通吃,卻被別人通吃,一輩子辛苦賺錢,賺錢給別人。
「莫非定律」有一個重點,簡單說,就是「要多糟就有多糟」,我們所不在意的事,我們總是忽略的事,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事,我們不認為會傷到自己的壞事,它遲早會來敲門。這就是人類身體變糟的原因,這就是科學家不看好地球後勢的原因,這就是把人類的私心和物慾交給「大數法則」去驗算的結果。人口愈來愈多,覺悟愈來愈少,富裕愈來愈猖狂,貧困愈來愈低迷,依然是「我管我的事、你管你的事」的大數,依然是邁向毀滅與死亡的堅持,或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