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在幫我校對新書的初稿時,問我如何從食物的外表看出其纖維總類,是可溶性纖維還是不可溶性纖維,我給她的答案是做不到,必須深入明瞭細項,除非用大方向來看,水果纖維多是水溶性,除非水果皮,蔬菜則多屬不可溶性。我同時提醒她,我的風格就是盡量不提供必須死背的題材,所有資訊都從觀念引導,透過思考,可以串連出一套合理的邏輯;畢竟自己不喜歡死背,所以我幾乎寫不出必須死背才能懂的道理。好比健康,今天重視,明天不管;今天吃補,明天吃毒;今天補充,明天忘記,學問用背的,就像操短線做投機生意,只是稍縱即逝的獲得。

 

學生時代沒有圖像記憶概念,靠自己的方式學習,碰到必須死記的課業,自己理出一套死背的方法,譬如考地理和歷史,即使考滿分,也沒啥好高興的,因為沒有多久就忘了。我知道我不應該用死的概念看這些學問,在歷史學家和地理老師的腦中,這些可是活的常識,時間和空間都可能變成立體化,重點在這不是我的興趣,為應付考試而讀這些課程,我當年感覺痛苦又無奈,因此立志讀理科,期許興趣中活的知識有機會串成屬於自己的常識。可是理科也有需要死背的東西,譬如說數學、化學、物理都有公式,有些公式背一輩子變成口語,譬如永遠記得PV=nRT,你問我內容,我早忘了,因為用不上,還給老師了。

 

最近看歌唱選秀節目,有來自大陸的前來台灣挑戰,他們所謂的PK,結果大陸比賽出來的歌手來本地要背歌詞,這是本地節目的嚴厲規定,忘詞經常是被淘汰的閃失;在大陸比賽有大字報,我倒覺得比較合人性,因為應該重歌藝、技巧與感情。再看哈林所主持的過關歌唱節目,會過關的絕不是因為死背歌詞,因為屬現場抽題,哪知該背哪一首歌,其實歌詞要熟很簡單,只要唱到熟就自然背起來;我不擅背歌詞,卻有好多西洋老歌的歌詞滾瓜爛熟,因為學生時代唱爛了,這就是我們腦中的特殊記憶功能,唱一句可以接下一句,很自然的串連在一起。

 

我站在保健領域的前端,可是經常被一些框死的數字考倒,譬如你問我人體有多少細胞,我的答案可能不夠標準;譬如你問我飯後血糖多少以上不正常,我的答案可能和你的有所出入,我可能必須去跟陳光老師學特殊右腦記憶,否則需要死背的東西永遠是我的罩門。所以我讀的書都需要理解,需要用點腦筋,必須是一套可以想通的邏輯,就是以這種堅持把人體內的所有邏輯串連起來,從食物進入嘴巴的第一時間,到廢物離開身體的那一刻,我敢說健康不是什麼大道理,因為所有生理與生化串起來之後,就是一套一以貫之的理論,這絕對不是死背出來的體會。

 

死背,我不喜歡,也做不來,生命浪費在背,太辛苦,也太痛苦。這應該不是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