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老兵把存了一輩子的五百萬捐出來,他沒妻沒子,選擇在生命終了之前,做出一生最正確的決定。一位老農夫也把八百萬的積蓄全數捐給公益團體,可是他有兒有女,他選擇讓兒女靠自己的能力謀生,老農夫相當清楚自己的判斷,他把兒女的人生放大,確定這是確保兒女都有美好前程最正確的決定。我認識一位靠飲食與決心走出癌症陰霾的女士,她把生命完全奉獻給素昧平生的癌友,自己則打扮樸素,過著簡單的生活;因為她認為命是上天給她的,她現在的每一次心跳都是多出來的,她已經沒有資格擁有奢華,她的生命是屬於所有需要她幫忙的人。

 

這些人都是在特定的機緣中,體會出偉大的人生哲理,人生在不停的演練中激盪出真理,他們在磨練中增長了智慧,清楚自己來到人世間的目的。有人清心寡慾,快樂似神仙,有人萬貫家財,卻煩惱不斷,把自己的財富交到別人手上,有人定義為「失去」,有人則定調為「獲得」,這中間的差異只是念頭,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念頭。「知道」是一種意境,「做到」是另一種境界,學問裝在腦袋裡,它需要被轉換成為實際行動,「助人為快樂之本」唸起來順口,沒有真正把辛苦賺到的大筆金額捐贈出去,何來幫助人的快樂體會?這句話聽起來有語病,其實沒有,因為助人有層級和深度的不同,每天幫助一位盲人過街,或許是你現在做得到的,試著把自己僅有的便當錢贈與乞丐,將體會到更深一層的快樂。

 

節省是一種美德,不浪費是好習慣,在接受欲望測試的路上,我們都是屢戰屢敗,還是不斷戰勝了擁有、享樂、舒適的引力,甚至是奢華的誘惑?回到前述奉獻給癌症病友的女性友人,她承認自己在罹患癌症之前,花在打扮及美食的費用不曾減少,她也一度把這一切詮釋成為快樂,放眼周遭,不都是這種氛圍?我相信她也試圖節省,該打包的、該冰起來存放的、該吃到肚子裡以免浪費的,只是一場大病,這一切極其自然的心態卻變得貪婪與奢侈?她的念頭不再聚焦在自己,轉了個大方向,她成為佈施的核心,摩肩接踵,都成為她愛心投射的對象。

 

擁有好多你無法享用的東西,儲存一堆等著過期後丟棄的食物,應該定義為「節省」,還是「貪婪」?這其間,有多少物品可供分享,你的舉手之勞,很可能是很多人賴以生存的寄託。寫到此,我回過頭來自我反省,其實又是知道與做到的距離,該學習的還很多,該做的還很多,這是我反覆出現的覺知,付出愛心可以那麼自然,幫助他人可以那麼優雅,突然發覺生命幾近蹉跎,施與省完全不衝突,施之後省,省而後施,不知道自己開竅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