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二十年前,益生菌的觀念和商品開始在市場上探路,那是市場還不成熟的時候。

同一時間,我收到來自美國醫學院同學的訊息,她請我關注這個趨勢,聚焦研讀相關資訊。

當時的我接近五十歲,已經寫了幾本書,針對文字和志業之間的關聯有一些想法,讀書對我來說真是再渴望與興奮不過的事。

我大約花了半年,從國外購買以及閱讀所有關於益生菌的書,關鍵字就是Probiotics。

那時候的我,健康依然等同學問,當我釐清所有關於腸道菌相的疑惑,便開始著手撰寫《益生菌觀點》。

如果你認識這時候的我,應該清楚這本書不成熟之處,因為都是理論,可是我區分章節的方式卻也吸引不少讀者的青睞。

 

如果你同時閱讀過《益生菌觀點》和《醫生菌》,這兩本書最大的差異在哪?

容我來說明,那是一樓和十樓之間的差異,樓層的差別從斷食的實證和對於腸道菌相的深度體悟而來。

這兩本書的撰寫相隔十年,《醫生菌》和今天又相隔了六年,代表我們已經提升至二十樓,針對執行心得和體悟。

將近二十年,專業領域不再有人使用Probiotics這個字,可是益生菌市場還在發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從《益生菌觀點》的補菌觀到《醫生菌》的養菌觀,就是益生菌觀念從點到面的提升,出現不少個案和外界觀點的碰撞,我一再確保自己在思考情境中覺悟。

這些年,只要提及菌相,我一定會在課堂中提到Microbiota 這個字,這個字比較不會有商品的連結,主要在描述居住在腸道的微生物環境。

 

如果你知道盲腸的功能,可以把這個結構的存在意義連結到腸道環境,講究腸道環境就是講究免疫系統。

嚴格說,從腸道菌相和免疫系統的養成基礎,投射到市場上的所有益生菌品牌行銷,不相容的地方就反應兩個英文字境界的不同。

我曾經領悟到,少了斷食的養成,補充益生菌的成效很有限,少了讓細菌有繁殖空間的習慣,益生菌市場就剩下意義不大的商品。

重要的心得是,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養護免疫系統,請給自己半年的時間補菌和養菌,關鍵的日常行為是斷食,應該說是包括週休二日在內的間歇性斷食。

每天都給自己一段空腹的時間,這是限時飲食的重點,這樣的習慣連結到健康的關鍵就在免疫系統的戰力。

先有斷食的養成,後有好菌的補給,請務必把先後順序釐清,所有行為的重點在身體的自主,身體有自主才有免疫系統的軍備戰力。

 

前面提到外界觀點的碰撞,必須把焦點回到腸道黏膜底下的免疫細胞以及黏膜上方的有益菌,就是我們平日穩定維繫的腸道環境。

號稱穩定,每天的飲食就不能太過干擾,早期流行於民間的大腸水療和咖啡灌腸對於穩定菌相也形成居住品質的妨礙。

半年的努力,做好該做的事,補菌、限時飲食、養菌,酵素生命力持續提供穩定的後援,可望經營出使命必達的免疫戰力。

說到這,大家對於乾淨飲食和乾淨腸道必須有所領悟,所謂乾淨飲食不指熟食,不是消毒殺菌過的食物,而是天然無毒的食物。

至於乾淨腸道,根據我個人長期和身體互動的心得,必須有定期斷食的維繫,最好是定期肝膽淨化和七日斷食,搭配平日穩定的週休二日。

如果你感冒了,代表執行力還不足,如果你對於身體的症候還有疑惑,代表好習慣還沒有養成。

 

閱讀本文還有不瞭解,就是該上課了,重複學習之後,你會做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