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下過往夫妻生活的場景,每天就寢前,我太太不時會拿出血壓機,量測她的血壓。她在情緒焦慮的時候量血壓,她在心中有強烈不安感的時候量血壓。有時候心血來潮,她會要求我量,結果一律是我正常,她稍微異常。我對她有很深的愧歉,因為她的不安來自家裡的財務,這一切都源自我選擇的工作,我透過負債堆疊出對身體的全方位領悟,成本很高,妻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我很確定妻子沒有心血管的顧慮,我們每週斷食兩天,她身上的胰島素阻抗早早就回復正常。那麼她量測血壓的動機是為哪樁?原因在她心中,只要財務壓力大到無法喘息,就是她確認自己血壓狀況的時機。必須說,她的工作背景提供她這種意識上的需求,我內心一直清楚這種行為不具任何意義,可是我不能把她的血壓機丟掉。我太太只求知道,她不會吃藥降血壓,可能兩天後就回穩,如果她是那種在血壓偏高的時候服用藥物處置的人,我相信我會強力制止。

 

很確定,血壓和情緒有關,血壓問題也脫離不了飲食過度的後遺症,很少人探討每天吃三餐和血壓的關係,我們可以從血液的濃稠度和頻繁消化造成水分的相對缺少論定。醫療教育我們可以透過一種外來物質控制血壓,如果你接受了這種論調,另一個面向就是不認識自己的身體,更嚴重的說法是輕視自己身體的能耐。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我父親聽我美國的醫生叔叔說阿斯匹靈可以穩定血壓,我父母親從此靠這種另類的血壓藥控制血壓,結果發展出更多的腸胃道問題,這些在後來的醫學文獻都找得到證據。

 

不論你對於血壓的見解如何,總結一個觀點,就是相信醫療的結果,出現了血壓的問題和量測的需求。先有情緒上的惶恐不安,接著出現隨之而來的擔心害怕,你決定量測血壓,結果如何?你的擔心害怕變本加厲的搞亂你的血壓,你吃藥控制繼續干擾身體調整血壓,繼續需要量測,就繼續製造不安。量測就好比考試,考試有成績,成績是數字,量測也是數字,數字帶來好情緒或壞情緒,數字也引來不穩定的血壓。這又好比想念食物的人不容易斷食,越是想念就越是感到飢餓,越是飢餓就越是感到煩躁,一切都源自對自己缺乏信心,都源自對自己的身體不曾用心探索。

 

回到血壓的根本問題,我們到底要靠量測來判定自己是否健康,還是根據自己的行為習慣來決定身體的呈現?分享多年和身體對話的心得,對應的是我個人從小到大針對「依賴」的經歷和覺悟,即使量測血壓在醫療領空有其關鍵地位,回到生活中卻成為很多人的陰霾和包袱,這種正常值的教育有可能不小心奪走依賴者的性命,因為奪走了自信心,也奪走了獨立自主的領悟。如果練習不發脾氣和不生氣,同步練習從身體的立場做飲食計畫,每天睡好睡滿,你覺得會有血壓的問題嗎?

 

聽到「心」這個名稱,你第一時間聯想到哪個心?是實體那顆心臟?還是經營感受感動那顆心?其實血壓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團結合作的表徵,如果兩者彼此同理對方,就不會有心血管裡面淤塞血栓的顧慮,因為這些物質會被情緒牽引,你不生氣,它們就被免疫系統帶走了。我們的老祖宗不需要每天量血壓,也不需要吃血壓藥,他們有可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血壓,可是他們多少知道心痛的時候心臟會感覺悶悶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