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閱讀心得,也是我最近的心靈獲得,有高人指點,有恩人提點,驗證自己的人生,咀嚼相關的圖書,我開始探索生命銀行的世界。必須先提這本由「永明慈善基金會」、「屏東能淨協會」和「紮根教育永續會」所奉獻的《最大的銀行-探索生命黑箱》,作者是一位在重病中對人生徹悟的智者,只是一本體積小小的冊子,卻記載了與一般認知距離最為遙遠的人生智慧。我相信所有人生哲理都記錄在時空背景不同的所有哲學著作裡面,知識傳遞不一定出現連結和交集,最後被整理出來的結論幾乎都一致。想要探索人生,走進大書店,道理不會缺少,只是不知從何找起,從廣義的銀行概念追逐美好人生,不失為一條捷徑。

 

原始的銀行概念有一棟建築物,是一個保管錢財與週轉金錢的單位,最基礎的運作原理是先存後提,否則必須有抵押品,這種銀行概念很狹隘,至少從利息的計算與抵押品的估算方面,它有固定的行情,沒有太大的操作空間。當智慧追加了遠見,聰明的人知道以時間為單位,將本金與利息結合成變動的本金,「複利」的概念進入理財的專業領域,不管外行還是內行,「錢滾錢」是發財致富的不變定律。請留意後面提到的「發財」與「致富」,不管熟不熟悉這樣的境界,很自然聯想到成功的生意人或企業家,或者是大地主,中樂透也有可能是一種方式,不知道腦中有沒有閃過「慈善家」三個字?

 

我有機會體會到把身體當成銀行的保健觀念,儲存什麼?當然是儲存生命,感覺很抽象,其實一點都不,因為生命就是能量,透過食用有生命的食物,不是指活的動物,是指生的食材,一般就是新鮮的蔬果,這些食物因為含有豐富的食物酵素而顯得珍貴。如果不斷儲存而不消耗,就是一種「複利」的銀行概念,所謂不消耗不是不活動,是指用掉過量食物酵素的消化工程。至於「最大的銀行」,就是我們心裡面時時惦記的夢想和期望,我們祈禱和拜神的時候心裡所求的,譬如說平安、健康、幸福、美滿、快樂、智慧,譬如說財富、成就、成功、愛情、婚姻,這是都可以在生命銀行儲存,重點是如何儲存,我們有沒有用心在做儲存。

 

從「神識不死」看生命,從「轉世投胎」看生命,原來功德就是生命銀行中創造複利的本金,關於富裕與財富,有太多我們看不到的「儲存」,屬於自己可以掌控之內的儲存是什麼行為?就是現今的生命可以做的付出,所以怨天尤人不是儲存,慾念與享福不是儲存,貪婪與掠奪當然也不是儲存,沒有儲存就預先支領,難道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成本來償還?看到別人富有,我們把時間花在羨慕與嫉妒,還不如轉換個念頭到生命本金的累積。所以很清晰的概念浮現,人生有太多事情可以等,唯獨「存好心」和「做好事」不能等,要讓自己的子孫幸福,我不認為我們有任何時間可以蹉跎了。

 

可是「存好心」和「做好事」不能心存目的,它是自然的作為,它是好習慣,佛家有「上善」和「下善」之分,前者是意善,後者是身善與口善,平凡如你我,這一切都沒有體悟,如何談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