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不見的朋友見到面後的第一個反應是「你怎麼氣色這麼好」,幾年沒見的學員再次看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老師怎麼越來越年輕」,這是被誇獎的時刻,理應感到興高采烈,可是心裡面比較在意的是對方為何沒能跟上。這種場景出現一種很關鍵的因素,是時間,時間拉出了距離,時間經營出健康,時間也醞釀出不健康。針對時間和身體意識之間的連動關係,最深刻的印象永遠是人生第一次斷食那七天,時間有點難熬,時間卻又送來珍貴的體悟。

 

我的學生深諳一種外人不容易懂的道理,我們的說法就是身體需要休息,對於這件事的解讀瞬間分出兩種路徑,一種反應是值得努力,另一種反應是很難。要只需要一個理由,不要可以找出一百種理由,熟悉養生講堂所衍生出來的千百種臉譜,彙整成人性一個主題,人之所以是人,人也總是不知自己是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願景,就是讓自己更好,讓世界更好,做與不做的差異就在相信,也在時間,也在人之所以為人。

 

疾病的版圖和嚴重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民間依然搜尋不到針對養生的迫切需要,其實各種汙染因素都沒改變,唯二改變的是我們對於食物熱衷的程度以及對於醫藥倚賴的程度。可是真正導致我們健康每況愈下的因素還是回到時間,是我們打擾身體的時間,是我們的生理時鐘遠離最原始設定的現況。所有人類遠離健康的劇本都一致,是不餓也吃,不該吃也吃,然後越吃越精緻,越吃身體越堆積,越吃越累積病痛的嚴重程度。

 

很多證據早在地球上被提出,在1950年代的60多年前,有一份來自西班牙的人體實驗,實驗對象是120位養老院病人。這些病人被分成兩組各60人,其中一組正常供食,另一組一天減食一半,隔天則增加食量50%,意思是兩組實驗對象的飲食總量沒有太大變化。這兩組病人持續這樣供食三年,最終發現正常吃的那一組死亡率高出另一組一倍,這份報告看到習慣的養成,也看到身體得到休息的威力,重點是這種文獻不會被重視,因為很容易被歸類在「不具備參考價值」的檔案。

 

回到身體需要休息的本質,也就是經常在講座中闡述的食物的本質,真相是我們很少吃到食物的原貌,真相是我們輕忽食物精緻化製造生命的耗損,真相是我們極度忽視身體沒有機會休息的後果。養生的基調是身體的意識,不是飢餓感的催促,也不是規避所有汙染源,更不是體質和食物屬性之間的關係,因為在身體的視野中,這些都屬於它的權限,不是我們腦袋意識的看見。

 

正路就是方向,持續走就會看到光亮,光亮是信心,也是身體通暢後的展現,時間總是一點一滴記載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