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任職於連鎖餐館,站立十多小時的工作不可謂不辛苦,尤其假日更是繃緊神經,在捷運站出口的店不曾有中斷的人潮。下班回到家,出現在媽媽面前的第一時間,「有吃東西嗎」或「肚子餓嗎」是媽媽最本能的關注,一旦答覆是需要母親的呵護,接下來廚房出現一個我最熟悉的身影,不管是為我還是為兒子,這個畫面可以用一個字詮釋,就是「愛」。這是一件很單純的家庭生活剪影,從我意識到人生需要適度運用深度思考之後,這件事情自然需要深入探討一番,不探討吃宵夜的弊端,不研究有求必應的母愛特質,我們對關愛的人體諒,無止境的關愛,是否需要一把量尺?

 

我朋友建忠把兒子從彰化接上來台北就學,之前是奶奶照顧小孩的生活起居,如今在父親身邊快速適應台北的生活,差異之處在小孩生病時的處置,在彰化就是到醫療院所去吃藥打針,如今是透過正確飲食訓練身體的自癒力。這就是我所謂的「量尺」,是朋友的正確觀念設定好一種合理的規範,否則就是完全沒有交集的縱容與關切,讓小孩的身體無限量的接受藥物的荼毒。我看到生命中經常出現這種習慣性的體諒或包容,或許是心疼,或許就是親情,從愛心出發,也在關愛中做出決定,結果忘了關心也需要踩煞車,結果忽略了無條件的關愛經常變成縱容,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原來愛也需要常識做後盾,把小孩的健康無條件交給醫生處置,在我看來就不是很健康的愛;讓小孩無所忌憚的沉溺在速食文化中,在我看來是最失敗的愛的教育。愛不是也需要道德尺度來把持?這是社會上屢見不鮮的新聞事件,出軌的愛很可能會傷及無辜,不倫之愛通常都以悲劇收場,有些得不到的愛或失去的愛不小心轉變成為恨,都是恣意讓愛無限量繁殖與擴張的結果。所以愛需要檢視,或許任何體積的量杯都裝不下你那滿滿的愛,你也完全理解愛是無條件奉獻,因為是行為上需要規範,都是愛的作為和表現上出了差錯。

 

最近和老婆走了一回中和烘爐地的登山步道,正式驗收我每天走路走了三年的成果,老婆走了半年就放棄,工作忙是合理藉口,廚房的家務事是最好的理由。我一度體諒她的怠惰,其實我一直縱容她的懶惰,心裡很清楚,這不是愛她,這是害她,畢竟爬階梯是心肺功能最佳訓練模式,持續做的成果就在眼前,老婆驚訝現在的我居然遠遠強過年輕時代的我。把愛放在自己身上更好解釋,如果愛自己,就不應該讓自己蹉跎;如果愛自己,就不應該讓自己懶惰;如果愛自己,就不應該讓自己縱慾;如果愛自己,就不應該讓自己驕傲並且放肆。

 

如果愛自己,就不應該讓自己不以同理心去對待自己愛的人,愛在行為上絕對需要尺度,否則愛很可能變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