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最典型的養尊處優,從來還不知吃苦為何物,這種性格表面上看沒啥瑕疵,真正衝突在內心深處不時的情緒混亂和不平;畢業後服兵役,平坦依舊,還抽到上上籤,到一個可以上下班的地方工作,一個長官推責任互踢皮球的案子和我負責的工作扯上關係,我算是小老百姓,家中背景被調查出之後,所有箭頭指向我,人生頭一次被長官恐嚇到脫肛,這是人生第一回接觸到人性黑暗面,也算是生平第一次壓力的震撼教育。一直到就業、結婚、生子,我的心境也持續在錯綜複雜的人性中掙扎,不斷有新的磨練,卻沒有成長多少,因為沒有太多思考,沒有經歷反芻,我依舊憑藉自己的優勢與自大在看待人生。

 

自己回憶年輕不成熟的階段,我總是感慨,周圍沒有多少人可以提出建言,不是礙於情面,就是看不到問題所在,我很確定,有一種東西在心裡頭為所欲為,這個東西叫做「心魔」,它讓我看不到自己,只看到他人的存在。可是我是屬於永遠善待朋友的類型,「心魔」唯獨出現在有利害衝突或是立場不同的時候,「心魔」會讓我不經意擴大和朋友或家人之間的嫌隙,「心魔」會讓我刻意突顯自己對他方的不痛快,「心魔」會刺激我張揚自己不爽快的情緒,我很清楚,「心魔」從來沒有解決任何人際間的不合。「心魔」還在嗎?我相信還在,只是我制服了它,它不會再跑出來囂張,是我的人生閱歷征服了它。

 

「心魔」不一定是成長的動力,可是卻一定在成長中被修理與制服,我自己沒吃過苦的幼年培育出一種「心魔」,可是我也留意到社會上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心魔」誘發型,多半是幼年生活困頓加上父母失和的,經常從羨慕發展成嫉妒,從欣賞轉變成仇視,這種個案經常是團體中的討厭鬼,是一般人印象中不好相處的人。我看過這種人平時就處心積慮釋放心中的「心魔」,可是外表也看不出有任何異樣,一直到事情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境界,看得出來這種人平時已經點點滴滴在為特定的自我目標而努力,不是循規蹈矩的,是投機取巧的。

 

我主張人生一定要吃苦,可是過與不及都不恰當,適當的磨練很必要,只是切記不要走火入魔,讓自己連反省的機會都沒有。要弭平心境的失衡,最佳的方式就是看書,我就確定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我遠離自我中心的情緒管理,因為看書一定搭配思考,思考一定會引導反省,而反省力讓自己的人生有顯著的改變。看書的風氣在今天的社會中是很低迷的,電腦與電視的多樣性多少游離掉一些注意力,我會憂心我們不愛看書的下一代,我會擔心他們沒有深度的思考能力,最後導致「心魔」無限擴充它的領空,看不爽的永遠是前方的別人,不是後方的自己,最可怕的是「心魔」絕對看不到自己的存在。

 

小心自己的「心魔」,也得留意他人的「心魔」,做人很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