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薪水階級,請問是誰發薪水給你了?我探討的不是問題的答案,是你工作的心態。有一種念頭和態度趨於無形,本質其實單純,就是爭取主管或老闆的認同與肯定,所以有些表現或行為需要被上級看到,問自己,有沒有任何行徑其實很表面,包括你對老闆那個點頭和微笑,是真的禮節,還是寄人籬下的正常反應。說得更露骨一些,明明你很討厭老闆,明明很想給他一個中指,明明就不想抬頭看到他,為了工作實在難找,為了即將要調薪,為了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反正在職場中就是這麼多無奈,待久了漸漸發現不到自己的存在,行為已經不是你自己,言詞也不是反應自己,其實或許已經不再認識自己。

 

潛意識無所不在,小時候的家庭教育經常留下深刻的影子,譬如成績與功課,拿著成績單回家邀功,把功課做完才可以看電視,為了拿獎狀而認真讀書。這裡有一個重點,是關於「自己覺得」和「長輩覺得」兩者之間的比重,我們學到多少學問一直不是內心裡的重要事情,老師和爸媽滿不滿意才是自己最在意的事情,大學時期有很多同學早早做好人生規劃,因為他們的心中並不存在關於自己和長輩之間的價值落差。「忽略自己」是一種深度的思考,年紀輕不一定會懂,三餐有吃飽、喜歡的電視節目有看完,應該就是自己所重視的價值,誰曉得媽媽把我送到安親班,為的是什麼?

 

我有一段體驗成熟的過程,答案都在潛意識裡面,那種不假思索的反應就是受潛意識的指揮,通常在發生責任歸屬的第一時間,「都是你害的」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反應,「還不是因為他」也是一種本能反射。當意識主導言詞或行為表現,我們可以不再怪罪別人,甚至勇敢表現出應有的承擔,如果潛意識的份際並非如此,我自己賦予「成熟」的定義是還不到位,雖然深思熟慮是一種成熟的成份,我希望給與成熟更高的標準,我希望訓練潛意識深思熟慮。或許在定義上有些許衝突,關於「第一時間」與「深思熟慮」,我相信關鍵在於投注的時間與對人生道理體驗的程度,或許這就是一種修煉。

 

不論扮演何種角色,都有其相對的職責,對於責任的擁抱愈徹底,人際關係就愈堅實,人生劇本也就愈精彩。可以很客觀的評量你職場的長官,他是做得多,還是嘴巴講得多,同時觀察部屬服從他的真假,可以很快得到結論,關於「從我開始」的修煉,他得到的評價有多好;其實挑選民代和官員也是一樣,除非他是新人,否則打分數輕而易舉,要不要再給他一次機會,也是一清二楚。因為所有事情都是為自己而做,是自己的職責才做,可以和自己完全無關的善舉,也是為自己而做;職場工作不為老闆,是為自己做。所以結論很明確,不甘願做的事,你幹嘛要做?不高興做的事,你為何每天一直做?

 

皈依宗教的人為的是自己,做志工的人也為他們自己,這是自我認知,和自私自利可是遙遠相望,體會「從我開始」的那一刻,第一反應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