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路
和美國回來的傑克聊到兒女教育,傑克十二歲的女兒香香是個聰明懂事的小可愛,她以美式幽默告訴父親將來要當「繼承者」,傑克的答覆是「妳將什麼都得不到」,所以,「一切靠自己」是傑克教育子女的方向,當然是扶養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其實這不是第一次有寫實的故事在提示我,周圍已經出現太多類似的實例,我酷愛閱讀的勵志書裡面也不乏來自作者的諄諄教誨,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我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的打拚之路伴隨著父母親的關注與支援力,就像棒球投手有隊友打下的分數做後盾時,投起球來可能略顯鬆散一樣。我描述的就是眼前荊棘而後面沒有路的抉擇與生存力,即將是獨立自主的嚴苛考驗,也有可能就是危及存亡之秋,而且歷練不曾停止,這種現實到底造就了多少好漢?
高中認識一個家境不是太好的女孩子,低我一屆,她是班長,我總是在升旗典禮欣賞她整理隊伍的英姿;畢業後我到台北讀大學,她一度在高雄工作討生活。記得她有一封來信,提到身上沒有錢,可以吃到一顆包子的喜悅,這就是她人生的刻苦面,對應到她今天的成就,這是很真實的人生體會,因為一切都不是偶然。記得我在唱片公司上班的階段,公司有一位既勤快又有禮貌的育達商職工讀生,我一直記得每天早上幫主管倒茶和擦桌子時的噓寒問暖,如今這位小姐是汽車界的銷售女王,所有男同事都望塵莫及,其實從半工半讀的工作態度已經為成功注入了因子,這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銘心鏤骨。
最近認識了教育廣播電台的名主持人常勤芬,常姐的節目一年365天沒有休息,她在半夜和聽眾談心,也邀請來賓談人生,常姐當然有屬於她個人的人生歷練,可是她談出來的深度卻是幾百幾千人的故事總結,吸引我的除了她的氣質和風範,應該就是她對人生的深度涉略,對我來說,這是無價的寶藏。常姐說了一個最近訪問到的年輕人的故事,這是一個父子年齡差距半世紀的個案,國中以後,除了回家吃和住之外,所有開銷一律靠自己,這位父親是不可言喻的嚴厲,國中就必須打工養自己,包括學費和食物,年輕人嘗試過所有可以打工的機會,也磨練出獨立自主的成熟氣度,最後是在他父親的癌症病房告訴父親「我愛你」。
就像兩位中學生身上一毛錢都沒還可以步行環島一樣,後盾可以是美麗的資源,也可以是麻煩的支援,我看到的例子,包括我自己的,都是作繭自縛的結果居多。把後路砍掉,表面上有可能是世態炎涼,也可是冷酷無情,可是從結果論看,這一刻的人生都是如獲至寶,當然這不會是當下的感受,可是所有站在高峰上的人回顧自己的人生,通常逼上梁山都是人生最可貴的處境。
兒子,當我告訴你「You are on your own」時,你該謝謝我,還是責怪我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