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可以體諒我在求知識過程中的喜悅,同時你也必須進一步理解,知道人所不知有時候還會出現不小的困擾,簡單說,從求知到告知,有快樂,有責任,有辛苦,有不安,最重要的,有很多學習的體驗。首先,還是要重申之前所提過的「知道之道」,因為知不代表道,道也不代表知,有的學習之後欠缺執行,有的做了之後矯枉過正,而且理論的執行面還有所謂小道與大道,就是蜻蜓點水和嚴厲執行之間的分野。問題核心在理論與現實的間距,某些狀況,就是觀念與習慣之間的拉扯和妥協,假設一種陪伴我們多時的壞習慣,感覺無傷大雅,卻有機會造成長久的危害,把它徹底移除就是一種磨練,需要時間,還有燃點。

 

時間的緊迫是一種最有效的燃點,考試逼近必須讀書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時間壓力,問題是有些人在意,有些人完全不在乎。這就是人生之中不小心就會錯意的對與錯,考試之前不讀書不代表一定考不好,讀了也不表示一定考得好,所以到底是哪個關卡來評斷對錯?是讀書的態度,還是成績好壞,抑或是升學狀況?這是案例,也是跡象,提醒我們對錯根本不容許加上絕對值。成就是個人的事,成功也是由自己定義,想通這些道理之後,人生才有機會發覺出絕對的快樂,因為每個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撇開外在的價值標準後,方有機會往自己內心深處去探尋自己認定的價值,那是所謂真正的快樂。

 

舉自己的例子,我確信自己懂養生,我教保健之道,我寫健康書,我不斷在各種場合中教育民眾要有吃生食的概念,否則也要懂得去規避吃熟食的傷害。這個事實不代表我必須是全生食主義者,熟稔吃生食的要點,增加吃生食的比例,你不應指著正在吃熟食的我,說我沒有以身作則,說我沒有知行合一。生活需要品質,生命需要調劑,我確信吃生食是對的建議,卻不主張那是絕對的規範,在對與絕對之間,就是生活,我們擁有為生活加點調味劑的權利和責任,當然,我們也有為自己所作的選擇和決定而承擔一切後果的認知。我希望為規則保留例外的空間,好比我希望為知識保留修正與進化的空間一樣,人生是應該擬定方向,可是沿途不應遺漏美好風光。

 

吃素的說吃肉錯,好沈重;吃生食的指責吃熟食的上癮,好嚴重;不抽菸的說抽菸好討厭,好極端;不吃檳榔的指責吃檳榔的沒水準,好傷人;吃日本料理的說吃迴轉壽司的沒品味,好自大;騎機車的指責開車的臭屁,好誇張;聽古典的說聽流行的沒格調,好臭屁;住別墅的說住公寓的不努力,好神氣;喝老人茶的說喝咖啡的崇洋,好對立。還是我個人的案例,我愛喝咖啡,必要時加一點奶精和糖,有人指責我這樣做,不配當養生作家,不配當健康講師,真是不解,為何人喜歡搞對立,為何人一定要走極端,給別人一些做自己的空間,給別人一點緩衝的空間,真有那麼難?事情除了對錯,就沒有別的評價?觀念從對到絕對,就不能有調整的時間?就不能有改進的空間?